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姜节泓:艺术界不应有“霸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明年,由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姜节泓作为策展人之一的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近日,他携“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亮相今日美术馆,替换掉此前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时80%的参展作品,这让我们对这位明年主题展策展人完美主义的策展方式有了些了解。
“英文‘GUANXI’没翻错”
商报:本次展览海报上关于“关系”的翻译您用了汉语拼音“GUANXI”,而不是英文。这样的处理是翻译错误还是特质中国式关系?
姜节泓:我有意将关系翻译成汉语拼音,因为“关系”很难翻译成英文,如同“山水”。这显示出我们文化的强大,同样很多英文词语也很难翻译成中文。
商报:您如何理解“关系”?
姜节泓:为“关系”下定义太难了,我们身边处处都存在关系。例如,两个人用正常的语调评论另外两个人说:“他们俩关系挺好的。”这样没问题,如果换成小声说,这就有问题了。语气的变化很微妙,因此我将这个词拿出来作为本次展览主题。
“传统沟通方式更有利于思考”
商报:此前,“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曾在广东美术馆展览,本次移至今日美术馆再展,在策展方面有哪些变化?
姜节泓:本次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三个月时间,我认为是比较充分的。这次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与广东美术馆最大的区别在于参展作品的变化,由于展厅空间的变化,为了将作品更好地进行展现,我们替换了80%的参展作品。
商报:展厅虽然有变化,但本次展览也出现了大体量的作品,您在策展过程中怎样适应这种变化?
姜节泓:在广东美术馆展览时,有9个展厅摆放作品,因此作品分配相对简单,只要给每位艺术家一个展示空间就可以了。但今日美术馆比较复杂,这里的空间不规则,不像广东美术馆的展厅那样方正,这样就会出现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正”或者“偏”。就像参展艺术家张大力在现场所说:“策展人只给了我一条走廊。”实际上,那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好在我与艺术家在展览前有几个月的书信往来,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认为,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在分配空间时都在互相体谅,没有出现艺术家抢展位的现象。
商报:在本次展览策划过程中,您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和艺术家进行沟通。在MSN、SKYPE等即时通讯软件风行的今天,这样的交流方式可能会更方便一些,您出于怎样的考虑选择电子邮件作为沟通的方式?
姜节泓:此前,我尝试过用MSN、SKYPE等即时通讯方式与艺术家进行沟通,但我认为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好处在于能够节省时间,因为大家都有各种琐事。但是,即时通讯软件在很多时候双方都是在很短的考虑时间内做出回答的,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没有经过思考说的话,在沟通上比较便捷,但考虑的不一定周全。而电子邮件类似于书信,收到一封信时可能第一时间不会回信,在思考后才会回信,而且都是以文章的形式回复。
“向京从抵触到合作”
商报:艺术家向京在参与本次展览的同时,今日美术馆也在同期举办她的回顾性个展。与个展作品相比,向京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作品与她此前的作品风格有很大变化,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姜节泓:向京曾对我说,她没有为群展整体创作过一批作品,这次是她多年来最花力气准备的一次群展,我看的出她确实很发力。向京作品的变化在于她原来写实造型的基础还在,向京的影子还在,但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实物。
我一直认为,一次好的展览应该能为艺术家带来变化。我不是回顾型的策展人,我的工作性质不是做回顾,而是与艺术家做探索性的工作。因此,本次展览中80%都是新作品,这对我很重要。
商报:您提到介入艺术家创作是您策展工作的一部分,但对于艺术家来说,似乎对策展人介入创作有些抵触,您如何解读您的这种策展方式?
姜节泓:艺术家肯定会有抵触,例如向京。她很抵触与我电子邮件往来的方式,但最后她与我的邮件往来字数是最多的。我认为,在我与艺术家的沟通过程中,艺术家给了我很多启发,他们对于“关系”这个词的阐释,是我原来所不知道的。
“心高气傲换来三年等待”
商报:据称,您策划“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的想法在2007年时就已经有了,但展览最终今年才出炉,这期间您经历了怎样的策展过程?
姜节泓:拖了几年展览才出炉的原因在于场地不理想,一直没有落实。其实,现在找一个展览场地应该很容易,但我的设想是将“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举办为大型展览,而大场地就没那么好找了。
同时,实现我的展览想法还需要赞助商的支持,而本次展览的作品都是艺术家为展览专门创作的,赞助商在看到具体展览方案前是很难想象最终的呈现效果的。
商报:在本次展览策展过程中,从与艺术家沟通到找空间展览,您如何看待您在本次展览中所扮演的角色?
姜节泓:在与艺术家的沟通中,我对艺术家如何产生一件作品是有介入的,我认为这是我策展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艺术家拿现成作品来参展。我策展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创作的过程,这是我的策展方式。
但是,在找空间方面,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策展人,否则2008年本次展览就已该成型。可能自己还是有些心高气傲,喜欢策划大空间的展览。同时,由于我在学院的关系,不愿意与商业画廊进行合作,不想介入作品与市场的事。
“我没有霸权,你也不该有”
商报:您与艺术家共同完成作品的方式,似乎弱化了策展人的权力。
姜节泓:我认为策展人的“权力”不等于“霸权”。本次展览的某位参展艺术家在最初提交展览方案时,我认为方案不够有说服力,这可能让他感觉我是在行使策展人的“霸权”,但我将方案发给其他两位艺术家后,他们也认为这个方案不好。我很讨厌策展人所谓的“霸权”,这是策展人不应该有的,但同样艺术家也不应该有,艺术家所出的方案不是每个都优秀。
商报:策展人与艺术家互相认为对方有“霸权”的现象,您如何看待?
姜节泓:我曾听说过参展艺术家参加展览时,策展人根本不会征求艺术家意见便摆放作品的现象,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有尊严的,哪怕在很小的空间展示,也要给作品一个尊严,否则艺术家心里也不会舒服。
“《合个影》的成功绝非误打误撞”
商报:本次展览中,杨振中的作品《合个影》由于以姚明的原型为创作基础,因此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他们认为这件作品很有参与感。但这种喜爱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对姚明本人。
姜节泓:杨振中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上延续了景观式的创作方式。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中有一件姚明的蜡像,很多人都与之合影,这也是一个景观,因此杨振中将这件蜡像缩小后进行创作。但我需要强调的是,他提交给我这件作品的创作方案时姚明还没有退役,纯属是一次巧合。
商报:对于杨振中作品话题性的创作,您如何看待?
姜节泓:我认为这是艺术家的策略和智慧。杨振中的作品都是与生活相关,他的聪明在于如何将艺术与生活中的现实联系起来,并找到观众的兴趣点,同时也不失当代艺术的智慧。(记者 刘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