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缺乏大师的时代还是制造大师的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硅谷动力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没有任何预兆,“国学大师”突然成为了近期互联网上争论热烈的一个关键词。缘起百度公司近日参与主办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网友们援引北大季羡林教授也不敢妄称自己为“大师”的例子,纷纷质疑:我们的时代到底有没有大师的存在? 

  对此,国学专家们解释说:“国学大师”这一概念是有其特定的含义的,只有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学问功底,并在研究中国传统学问方面具有开创性贡献,其学术成果永久嘉惠后世,这种学者才有资格荣膺“国学大师”的称号。 

  但是若以这个标准衡量,在当代却有很多大师的身影掠过。诸如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王国维,当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在教育和学术方面贡献显著的钱玄同等,都可以称之为当代“国学大师”级人物。 

  也有人认为,若数“国学大师”,已遍读诸子百家的南怀瑾以及中国哲学界权威张岱年两位老先生理应上榜。但有网友对此予以了反驳,认为国学之所以为国学,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创新和探索是其永恒的发展使命;因为国学本身的范畴就很难界定,所以更没有人有资格称之为“大师”。 

  那么,我们的时代到底有没有大师?显然,关于这个争论,一时还很难辨出答案。 

  但是,百度引起的这场讨论却是有意义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没有”国学大师是可以人为设定、众说纷纭的,决定“是否评选”国学大师却是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前瞻眼光的。这似乎又回到了对“国学”的争论上,对2005年“国学”突然大热表示好奇。 

  笔者以为,我们如今正是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点上,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回顾总结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又能拿出什么样的智慧去面对将来的挑战呢?所以,我们何必要纠缠在是否真的“有没有”大师上呢?如今我们需要的,是借百度的这个评选、这个机会,让国学走下神坛,使得普通国人去进一步了解、接触那些曾经影响过中华民族思想的国学大师们。只有当这一步得到了完成,我们的时代,才可能从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走向一个制造大师的时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