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仁义道德“吃人”也“养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博客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大约一个世纪前,一位作家提出一个惊人论断,密密麻麻的仁义道德的字里行间,写的不过是“吃人”两个字!从此,旧礼教吃人说流漫。
 
“礼教吃人”非空穴来风,愚忠将相、烈女节妇、怨男恨女、替罪羔羊,统统是仁义道德的牺牲,这一点没有疑问。疑问在于怎么个吃法?一般的回答是:皇帝以及皇权统治集团吃百姓。乍听,这种回答无懈可击,然而细查历史就会发现这个答案过于简单了。
 
从“礼节民心,乐和民声”角度看,仁义道德是节制民心、推行教化的(含有吃老百姓的意思)。然而从“政以行之,刑以防之”角度看,皇帝、皇权集团成员也难脱仁义道德之“彀”,同样要受到礼教管束。
 
例子俯首可摭。
唐明皇被谏官弹劾,一次就削减嫔妃宫女二百车(一车多少人不详,有学者认为一车约20人)。幷非皇帝本人愿意削减嫔妃,礼法所逼,不得已耳。
 
明宣德皇帝自觉作《帝训》,自我约束。《帝训》包括二十五个方面:君德、奉天、法祖、正家、睦亲、仁民、经国、勤政、恭俭、儆戒、用贤、知人、去疾、防微、求言、祭祀、重农、兴学、赏罚、黜陟、恤刑、文治、武备、驭夷、药铒。
 
宣德皇帝所说,幷不一定都能做到,但他也不能言行两辙,完全置《帝训》于不顾。
 
有人以为中国皇帝可以绝对地为所欲为,没有比此说更武断了。中国皇帝不仅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在一定程度上,简直没有自由——相权当道,皇帝不能独断朝纲;谏官在朝,皇帝不能文过饰非;礼官监督,皇帝不能省去祭天、祭地、祭祖(明朝,皇帝必须亲临的祭典就有天地之祭、宗庙之祭、社稷之祭、山川之祭四项);有内官记录(起居注),皇帝不能“采野花”……皇帝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应该做什么事情,几乎都要照章办事,没有自行决定的权利。皇帝在礼教管束之下。
 
有人以为,仁义道德是虚伪的,阳为道学,阴为盗娼,说与做各走各径,不能当真。此话有理,但幷不完全对。道德礼法还是有其用途的,正如王船山所说:
 
先王之教,以正天下之志者,礼也。礼之既设,其小人恒佚于礼之外,则铺以刑;其君子或困于礼之中,则达礼以乐。礼建天下之未有,因心取则不远,故志为尚。刑画天下以不易,缘理为准而不滥,故法为形。
(《船山遗书》)
 
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人治社会、法制社会之混合。仁义道德礼法具有很大局限性,中国人以管窥天,迷信自己这一套固然不好,然而以为它一无是处更不好。道德礼法驯人如羊,束人如罐,吞噬人的自由,桎梏思想空间,使千人一面,万人同声——以此观之,以“吃人”喻仁义道德幷无不可。然而凡事有度,用“吃人”二字囊括,不许旁说,不免失之霸道,那是彻底的自我否定。自我否定是必要的,“彻底”要不得,因为一旦将自己否定得一无是处,华夏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终究是华夏后裔,必须承认我们的先人创造过灿烂制度文明,不只会“吃人”。   
 
比起讲“仁义道德”的时代来,现代人离“吃人”倒是更近些。现代社会,“仁义道德”没有了,代之以“现代性”。“现代性”“吃人”有甚于“礼教”。现代化技术已经把人的精神吞噬得所剩无几。结果是,“人类”空前聪明,道德却空前败坏
作者: 王文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