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能否变京剧进课堂为戏曲进课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戏曲是这样:只要你听进去了,真的很美很美。我中学时代,就有一位同学是京剧迷,整天带着“随身听”陶然于京剧之中,还时常跟着“咿呀呀”地摇头晃脑,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么慢的节奏,怎么会让一位年轻的学子这般倾倒;后来接触戏曲多了,我深切地知道,什么是传统艺术的非凡魅力。
大学时代,一次深夜听收音机,听到一段昆曲“剪发卖发”,我真的很震惊,天呐,原来有那么美的念白,穿透时空,流入我心,点燃我情。哲学课的期终考试,我选择以论文应试,选题就是“试论戏曲的现代美学”,主要是说越剧之美,得了高分。不久前,我花了点时间欣赏了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很长,但很青春,难怪在北京大学的演出那么受当代大学生喜欢。
忽然看到消息说,教育部将在京津苏浙等10省市中小学里,开展“京剧进课堂”的试点,从理念“大前提”、目标“形而上”来看,这值得肯定。让中小学生接触一点戏曲曲艺,很应该,很必要。它是一种营养素,不,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微量元素,一种人体用到不多但不应或缺的维生素,没有它似乎没什么大关系,而有了它对人体则很好——看不见的好。
不过仔细研看新闻,颇感遗憾:“京剧进课堂”被具象为“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是“中小学音乐课”内容之一。那么博大精深的京剧,在9年里头仅仅学唱15个段子,平均每学期不到1个唱段,呵呵,有跟没有也差不了多少。当然,我们的中小学生不可能是戏曲学校的学员,不可能将他们都培养成戏曲演员或痴迷票友,但总不能把“京剧进课堂”就具象成15首“京剧歌曲”吧?
手头有一本厚厚的《京剧大观》,很朴素的早期版本,可200多出戏的菁华所选,内容之丰富,艺术之饱满,对我们这样的“局外人”来说真是叹为观止了。那么,“京剧进课堂”怎么可以变成“唱段进课堂”呢?只见“树叶”不见森林,太愧对京剧的博大森林了!就是曲目的选择,也不必太“样板”。巴金听到现代样板戏,是要做恶梦的,因为那是“文革”的恶梦。样板戏中,当然也有好的东西,撇开时代背景看艺术,当中是有不少佳妙的艺术因子,难以丢弃。我极喜爱的作家汪曾祺,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编剧,他为主创作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本,语言之美,堪称典范。现代样板戏的曲目,选一两首就足矣。
更重要的是,如果仅仅止于“京剧进课堂”,不见“戏曲进课堂”,那也大抵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的“戏剧森林”,更是叹为观止啊。京剧之外,昆曲越剧黄梅戏,粤剧评剧二人转,秦腔花灯花鼓戏,川剧豫剧碗碗腔……不胜枚举。就这次进入试点10省市的浙江来说,“越剧进课堂”似乎比“京剧进课堂”来得更现实。当然,在并不流行京剧的地方,让学生多知道一点京剧也不是坏事,不宜苛责为“南辕北辙”;可是,既然如今的“进课堂”还是那么的“初级阶段”,让本地学生首先了解本地剧种,大约是更好的起步。
于是我就想,既然剧种万变,还不如用整体意义的戏曲来“以不变应万变”,将“京剧进课堂”改为“戏曲进课堂”。外国人把那京剧看成是中国歌剧,中国学生应把戏曲看成是中国国宝。昔日徽班进京,时成京剧风景;今朝戏曲入学,当有美育丽景…… (徐迅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