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世界一流文学”需要什么心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如果用“无怨无悔”来形容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大体算是恰如其分。曾经以“中国作家胆子太小”、“美女作家作品是垃圾”等言论搅起中国文坛轩然大波后,2月21日顾彬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再次抛出“中国没有散文”、“中国作家没有什么思想”等论调,又一次成为大陆文坛的众矢之的。据《武汉晚报》2月27日消息称,针对顾彬的说法,著名文化批评家何三坡在接受独家专访时作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回答。
何三坡先生的观点大致有两个:一是认为顾彬“盲人摸象”,而摸到的是这头大象的蹄子,却总在说蹄子上的尘土;二是认定中国文学为世界一流,仅王小波就足够西方研究两百年。这样的回应可谓言辞激烈,火药味十足。联想到去年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指斥他“妄下结论”,作家残雪讥笑他“很幼稚”等,顾彬确是费力不讨好。早在2006年就曾经有人批评他“愧对汉学家的身份”,研究了多半辈子的汉学,偏偏就没有悟出中庸之道的真谛,居然在一块石头上连续绊倒若干次,不但不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反而经常以“学术争论”的姿态炮轰中国文学界,看来是那么愚不可及。
就所谓的“中国作家没有什么思想”而言,顾彬的话显然不够严密,如果是中国学者,肯定会在主语之前加上“某些”或“有些”之类的修饰词,起码不会一竿子扫倒一船人。难怪何三坡先生说“他们那些西方的思想在一个诞生了老子、墨子、庄周等的智慧国度显得多么荒谬与幼稚。”不可辩驳的事实是,无论孔、孟还是老、庄等先哲,相对于今天西方的任何一个作家都绝对是思想大师。仅此一点,顾彬就像武林高手不小心亮出了自己的脆弱部位,只剩下挨揍的份儿了。
不过,作为“著名”的文化批评家,何三坡先生似乎传承了不少阿Q的基因,只想到了自己祖上“阔”,却忘了苏格拉底、黑格尔、卢梭乃至马克思的西方籍贯,与顾彬相比显得更加“荒谬与幼稚”。在何先生看来,顾彬即使“带着满腔热情而来,也不可避免地带着西方的文学标准与西方人的优越感,他可能误以为自己是上帝身边的天使,手捧着小红书来了,开始给中国人宣布天堂的消息,并随身带着雅各的梯子,仿佛随时可以将他感兴趣的几个会用英语交谈的小知识分子接到天堂去。”这样的思维让人莫名其妙,分明是自己没有自信,首先把人家当成了“天使”,却作出一副清高的样子,这种招数无非是希望“天使”明白:虽然我们如此这般,我还偏不去你的天堂!
我之所以觉得何三坡的言论“荒谬与幼稚”,还不仅是他由不自信而演绎出来的虚妄,当代的中国文学究竟是什么状态,何三坡先生未必不清楚,年前一篇署名何三坡的文章《我捍卫季羡林说昏话的权利》风行于中国互联网,把中国文化界的丑陋面目剥得体无完肤。如果该文的作者与这位“著名文化批评家”是一个人,那么如此回应顾彬的批评就贻笑大方了。自己都说“国学大师”的水平连隔壁瞎眼的二大爷都不如,凭什么就不允许顾彬说“中国没有散文”、“中国作家没有什么思想”呢?
实际上,早在顾彬批评中国当代文学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表达过对中国文坛现状的不满。《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就曾经说过当代文学缺乏“思想”,王安忆、刘再复等一大批作家对当今文坛的浮躁现象也提出过强烈批评。中国人批评理所当然,外国人批评就群起攻之,这种护短的心态倒是“世界一流”。换句话说,如果像何三坡说的“中国文学世界一流”,西方人为什么不愿关注中国文学?就算是他们的听力出了问题,作为“著名”的文化批评家也应该知道,任何一种文化的波及度都是由文化内涵所决定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既然中国文学“远超西方”,今天的中国竭尽全力打造“软实力”以期大国崛起,岂不多此一举?
当然,顾彬指出的某些问题未必十分准确,有些言辞甚至过于刻薄。尽管如此,当局者也不妨听听他的意见。有道是“兼听则明”,要兼听就不能指望全听好话,即使按何先生所说他“盲目与自大”,只要人家说的有几分道理也不妨听取其合理部分。要知道,中国文学走到让人“不愿意关注”的地步,尽管有一定不可言传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一些作家精神贫乏,缺少社会使命感。表现在其作品里,便是缺少真诚,缺少直面现实的气度,更缺少讲真话的勇气。在这方面,西方的作家的确值得学习。就像顾彬,本来可以像中国某些著名文化批评家那样圆滑乖巧,事不关己嘛,何必恶语相向?但是在学术领域,说不说是一个学者的良知,听不听,用什么方式听,那就是接受者的修养问题了。
曾几何时,文学被中国人称为“不朽之盛事,经国之伟业”,如今有的作家却沦落到靠出卖“色相”和“炒作”之类的手段才能正常生存,怎么说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悲哀。站在这个角度看,中国特别需要顾彬这样的旁观者,至少应该明白有人提意见并不绝对是坏事。其实,顾彬也从来没有提出过什么新观点,能够引起中国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关键还是有人容忍不了一个外国人对自己指手画脚。长期的狭隘意识助长了学术界赞歌式的批评,一旦听到反对的声音,就难免拍案而起,甚至不惜破口大骂。不仅暴露了中国某些文化人的学养匮乏,还反衬出顾彬的批评并非无的放矢。
中国文学是不是世界一流,不是由哪个批评家认定的,虽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所有中国人期许的目标,但是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需要一个自信而富于理性的心态,对来自国外的表扬不必沾沾自喜,对人家的批评同样也不必火冒三丈。再也不要像若干年前那样,听到一点不同的声音就认定是“反华大合唱”,不论青红皂白都一概“反击”、“抵制”。岂知,那才是对民族文化的真正摧残。(王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