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问道兰亭曲水流觞 在碑帖中寻找汉字之美(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碑帖传说之当代传承
公元2007年 9月21日,在王羲之显彰碑立碑10周年之际,我在绍兴意外地碰见日本民间书法组织天溪会会长南鹤溪女士,她携100余名社员专程到嵊州金庭镇瀑布山王羲之故居朝圣。
站在刻有“我鸣鹤流天溪会以王书体为源流”的王羲之显彰碑前,南鹤溪女士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日两国书法渊源的佳话。
那是公元804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空海、最澄、桔依势等随同遣唐使来到中国,期间曾在绍兴、新昌、嵊州一带考查游历了5个月之久,极力推崇王羲之和刘勰,并深受两人影响,随后将王羲之、王献之的众多书法带回日本,潜心修炼,成为日本的一代书法大家,有日本的王羲之之称。在精心研读了中国书法的基础上,空海和尚和吉备真备还一起创造了日本文字。
天溪会是日本民间书法团体,公元1997年,在嵊州市王羲之墓旁建立了王羲之显彰碑。南鹤溪感叹:“这座碑象征着日中两国先辈们的友谊,我们以此表达对中国文字、文化所赐恩惠之谢意。”
是啊,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更来自它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每年的三月初三日,现代王羲之等人照列坐于兰渚上环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觞滞留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三觞,如此以为娱乐。
如今,跨越了千年历史时空的书圣故里已成为书法朝圣之地。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人们,穿梭异花奇草,追寻当年风物……当代书法大家沈鹏、朱关田、李绎等精美绝伦的手迹,还有众多颂扬书圣的碑文更使书圣故里光耀千秋。
记忆
这不是人间仙境吧——清晨打开窗门,让氤氲缭绕身边。墨如流动在光里的云烟,从九宫格临帖至王羲之《兰亭集序》,我每天花一小时,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汉字碑帖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她已成为国人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最真实的仪式。是日,“绍兴王羲之传说”入选国遗的消息传来,再次勾起人们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迹的不解之谜。
回望东晋,华夏文化的天空升起的亮丽星辰——王羲之用他绝代才华与登峰造极的书艺,倾倒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成为民族的骄傲。仲夏之夜,捧读著名学者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不禁心嗅远古文明的芬芳,徜徉于艺术的古道,为心润色,予意增光。
合书养目,我仿佛又穿过古老而现代的碑帖长廊,倾听王羲之那则在中国书法或文学史上流传千年的神话,温故而知新。
前年台湾之行,让我得知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辽宁博物馆各一卷的“萧翼赚兰亭图”,传说就是唐太宗时代首席御用画家闫立本的名作,但是,大部分学者并不相信这幅是闫立本的原作。然而,萧翼这个人替唐太宗“赚取”“兰亭序”书法名作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了很久。
唐代何延之写过的《兰亭记》,叙述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四处搜求墨宝真迹,却始终找不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众所周知,兰亭在绍兴城南,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友人——战乱南渡江左的一代名士谢安、孙绰,还有自己的儿子一起为春天的来临“修禊”。“修禊”是拔除不祥邪秽的风俗,也是文人聚会吟咏赋诗的“雅集”。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初春,在“崇山峻岭,茂竹修林,清流激湍”的山水佳境,包括王羲之在内的41位文人,饮酒吟唱,最后决定把这一天即兴作品收成《兰亭集》,要求王羲之写篇叙述当天情景的“序”。据说,王羲之已经有点醉了,提起笔来写了这篇有涂改、有修正的“草稿”,成为书法史上“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一代君王唐太宗如此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自然不会放过天下第一行书。在他取得《兰亭集序》之后,命令当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临写,也让冯承素以双勾填墨法制作摹本。然而,历代尊奉的“天下第一行书”,只是欧阳询、褚遂良的“临本”或冯承素的“摹本”。
1600年来,《兰亭集序》之美只能是一种想象,一种向往。(刘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