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修复旧居莫搞"政绩工程":传承比纪念更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老舍之子舒乙会聚重庆畅谈“沙磁文化” 

    70年前的2月6日,沙坪文化区在重庆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并向社会各界发布正式成立的公告,宗白华、胡庶华、张伯苓、罗家伦、高显鉴等老一辈文化人“擎起时代的火炬”。时隔70年,在昨日的沙坪坝区“沙磁文化日”成立座谈会上,张伯苓之孙张元龙、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老舍之子舒乙等会聚一堂,畅谈“沙磁文化”。 

    沙磁文化影响全国 

    沙坪坝区为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决定将每年3月30日定为“沙磁文化日”。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舒乙先生坦言,老舍先生生前居住过的地方不下百余处,但是只有重庆、北京和济南,才称得上是老舍的家乡。因为在重庆,老舍不仅完成一生当中的重要作品——《四世同堂》,还和当时的文人墨客一起“以笔为枪,与敌人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据悉,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集聚了当时我国重要的文学、美术、音乐人才,沙磁文化区的范围迅速向四面扩展,其外围边沿东至嘉陵江对岸的盘溪、柏溪,南达李子坝、华岩寺,西越歌乐山顺成渝公路直抵青木关,至国民政府教育部迁到青木关温泉寺办公,并在青木关老关口附近创建国立音乐院(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前身),覆盖现沙坪坝东部城区及西部部分街道。 

    沙坪坝成为抗战时的全国文化中心,区内集中了18所高等学府和全国八分之一的大学生,还有众多的文化学术科研机构和250余家工厂企业。大批爱国教育家、科学家、文化艺术家和工商实业家会聚于此,呈现校舍林立、名师荟萃的教育繁荣景象。 

    舒乙不止一次说,重庆抗战文化的丰富程度超过南京和武汉,而“沙磁文化”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
 
    传承比纪念更重要 

    在成立“沙磁文化日”这件事上,关于名字,有关部门就费了一番思量。“起初是想命名为‘沙磁文化纪念日’,后来觉得不妥,纪念是对已过历史的追溯,但是,文化的传承比纪念更重要。”沙区文广新局局长李波说。 

    随着冯玉祥、郭沫若、张治中等名人旧居的修复,继白公馆、渣滓洞、烈士墓等“红岩联线”外,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游览点增多,目前各旧居免费对游人开放。此外,关于名人的传记,如《郭沫若在重庆》、《冯玉祥在重庆》等书也相继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陆续在市内外各书店销售。 

    郭沫若之女郭平英此次到渝很想知道父亲最爱喝的黄酒如今在重庆是否有售,据说那时郭沫若、梁实秋、老舍、徐悲鸿等文人聚会,黄酒必是“座上宾”,酩酊大醉之时他们完成了许多不朽之作。但重庆黄酒现在的生产地已不明确,有人猜测应该就在青木关附近。 

    文化历史不可复制 

    “经济的干扰让重庆的文化有些迷失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会上,舒乙直言不讳,他说,今后每个城市的经济都会趋同,唯有文化和历史不可复制,会成为一个城市不可多得的名片。 

    说这话时,73岁的舒乙有点激动:“我回北碚看了老舍旧居,周围林立的高楼让旧居像一个井底之蛙……”对文化的传承不该宥于形式,如果摒弃内涵,修复旧居就只是某些主管部门的政绩,毫无意义。 

    “继往开来,文化兴区”成为“沙磁文化日”的宗旨,有关部门希望,建立这样一个文化日,并不是从此把每年的3月30日当成节日来过,而是寻找一个到有效途径,沙坪坝上、歌乐山隈、嘉陵江畔又能书声朗朗,弦歌不辍,各种学术运动会、讲演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