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评《三枪》:兜售文化糟粕 中国电影的悲哀(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概而言之,新片《三枪》在叙事上以“无厘头化”作为操弄的伎俩,其所形成的特点不外有三:

其一,全片表现以“闹剧”式的叙事假定性(拟古而又将年代模糊化,中英语错杂使用),剧中角色一个个俱成了从属于“无厘头化”情节进程的符码,遗去原版人物之“神”而仅存其形、其皮,全都平庸而了无新意。诸如张三、李四、王麻子再饶上两个添油加醋的小小伙计赵六与陈七(毛毛扮演)。花上200万美金买来的这个版权,如此做法,不但堪称极尽奢侈的浪费,同时也标示了主创者创意能力的丧失而沦为匠艺般的“东施效颦”。

其二,在全剧情节的主链上,充斥着诸如偷情、捉奸、杀夫、诈尸以及谋财害命等低俗元素,但主创者却十分机巧地将之融汇于“不显山不显水”的一个个叙事“桥段”的前呼后应之中,该片虽“玩”起了沉渣泛起的糟粕却“滑”过了审查大员们的眼皮。此外,为了搞笑逗哏儿,还添加上若干老派二人转里带“色”腥而低俗化的段子,乃至如赵六陈七滚瓜烂熟地脱口而出的俏皮调情的“绕口令”。

其三,耍了这一通“无厘头化”的三枪绝招之后,其叙事底蕴到底是什么?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一回,“二张”背离高仓健,显然走得太远太过。以这部新片的文化品位而论,其骨子里的东西,无疑是旧式文化的沉渣泛起,它断然抛弃了叙事的人文情怀和底线,竟以无厘头的搞笑来“玩”血腥、将悲剧转化为闹剧,打造了一部超级恶搞的“山寨版”,所绽放的竟是一朵供人把玩的“恶之花”!

归结到一点,面对“泛娱乐化”潮水之起落,张艺谋所失落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笔者不禁要问:我们或许真的抵挡不住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如《十全九美》的“搞笑”或超强版的《三枪拍案惊奇》“以‘无厘头化’而将恶搞进行到底”等等负面文化现象的冲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又当如何有所作为呢?!奇怪的倒是,在我们的主流电视媒体上,居然会喊出:“一枪拼1.5亿”,或“三枪拼4.5亿”,这正常吗?!这正当吗?!如此一来,或许我们2010年的“贺岁片”档期,真的将会突破20亿票房的大关,但是,经由如此负面的文化操弄,产业实绩倒是有了,然而,其遗患,特别是留给“80后”、“90后”的“笑料”与“快乐”,在他们白纸一张的精神底线上所涂抹的“或朱或墨”的印记,我们却是不该熟视无睹的。老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黄式宪)

《三枪》印象:宝马造成夏利

《三枪》终于见到了。从一开始就不知道张艺谋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以后,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拍一部电影。除了仅仅是为了钱或者说更多的钱。

应该说,影片还是有点“娱乐”的,尽管不是我所喜欢的那种娱乐;特别是热爱小沈阳、热爱二人转的观众,也可能觉得影片相当娱乐,尽管肯定也有部分观众会认为并不怎么娱乐。娱乐当然也有高下雅俗之分。不用与《2012》这样的好莱坞影片相比,就是与冯小刚的并不是他最好的喜剧片《非诚勿扰》相比,这部影片既缺乏喜剧人物塑造,也缺乏社会共同焦虑的传达,几乎是为小沈阳量身定做的一部电影二人转,加上《武林外传》导演尚敬替他加入的一点武林元素。结果,既失去了二人转的大俗,也没有了武林的颠覆感。那些高反差的美术和色彩,其实无非是为了防止别人打耳光而自打耳光的故意极致化的掩饰而已。我俗艳到底,你们还能把我如何?

当然,二人转也不是不可以成电影。尽管电影与二人转终究是两种不同的娱乐形态,观众和观众期待都有差异。但是由张艺谋来导演这样一部二人转电影,就多少有些怪异。而其中所谓重写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其实不过是一个包装。因为二人转的喜剧氛围,早就破坏了所有悬念、悬疑、惊悚、死亡的紧张和严肃。观众唯一接受的就是其中的二人转笑料和桥段,故事本身没有意义。所以,张艺谋导演《三枪》,如同用宝马品牌生产了一辆夏利车。不是说夏利不是车,不能乘坐,而是说用不着用宝马品牌来生产夏利,因为人们对宝马品牌的期待就不是夏利,如果连夏利的钱都挣,那么宝马品牌的价值就一定会受到影响。除非将来宝马真的向生产夏利转型。

其实,张艺谋电影品牌由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推出,其人肉如麻、杀人如麻的过度商业诉求,已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活动,却让张艺谋品牌获得了升值和新生。正当人们对这个品牌产生新的期待的时候,张艺谋却提供了这样一部带有更过度商业诉求的“娱乐片”。我相信,无论《三枪》的票房如何,张艺谋品牌一定或多或少会受到伤害,正如同前些年某些大片带来的后果一样。

如果说,青年导演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控制力,拍摄制作这样一部极致化的二人转美学的娱乐片可能还无可厚非,那么一个国际级大导演,仍然完全放弃品位和趣味的底线,只要能够赚钱就行,而无视电影本体的特殊性,特别是对中国电影文化品质、中国电影娱乐品质、中国电影艺术品质没有任何责任感的话,我觉得不仅是张艺谋的悲哀,更是中国电影的悲哀。如此下去,曾经给中国电影带来众多辉煌的张艺谋时代可能真的快要结束了,尽管老谋子常常有些枯木逢春的绝活,但至少,这部电影不会成为其创作历程中的一段佳话。(尹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