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圆明园该如何重生(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莫名其妙”的争辩
劫难已远离圆明园,但喧嚣仍在。人们发挥着各种想象,试图拼凑出一个个心中的圆明园。而在这些设想之外,争辩也从未停止。 1980年以来,谈论圆明园的人越来越多,为圆明园的未来做设计规划的各种声音不断出现在报刊和电视中。“那个时候,对圆明园的研究仅限于历史方面,关于现状和未来的规划非常少,以至于很多人都想插一脚进来。 ”王道成如此解释圆明园突然“红了”的原因,“空白的领域容易做出成绩,当然争议也自然不会少。 ”
1980年10月18日,圆明园罹劫120周年之际,在宋庆龄、沈雁冰、叶圣陶等人的倡议下,千余名来自建筑、文史、文物、园林等学界的专业人士共同签署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建议“政府重申保护法令,公布圆明园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早修筑围墙,有效制止破坏”等六项内容。王道成是当时的与会者,他称,那个时候的圆明园要是再不改变消极保护的方式,“很快就会保不住”。
然而,发起倡议的人们兴奋劲儿还没过去,便有不少人打着批判的旗号横加指责。当时,中国气象局的一位领导在《人民日报》上发文称,“研究讨论无妨,整修大可不必”,提出国家经济仍不发达,大量待业人员就业问题尚未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等理由,反对相关人士发出的“保护、整修圆明园”倡议。很快,持不同观点的两方展开大争辩。王道成也是争辩的参与者之一,不过,在现在的他看来,那是一场“有点莫名其妙的对立”,因为“当时我们只是发了个倡议书,提出要积极保护圆明园,根本没有人喊着要复建。 ”
废墟美不美
“我年轻时第一次来到圆明园废墟,看到那歪歪斜斜的‘西洋楼’的残梁断柱矗立在寂静的旷野之中,心中产生一阵剧烈的震颤。我默默地仰望着她,静静地谛听她那无声地控诉,我的眼睛湿润了,手掌攥成了拳头。此后我经常来这里漫步,实际是来这里‘上课’。这座伟大废墟,她那巨大的悲剧美,随时净化着我的灵魂,使一个年轻人的上进心升华为崇高的情感。 ”语言文学家叶廷芳一次次在圆明园遗址前叹息着“美是不可重复的”,呼吁为了给爱好和平的人们提供一个庄严地凭吊之地保留下圆明园这片废墟。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先生也认为,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外国列强侵略我国、肆意毁灭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永远的国耻和纪念地,应该做原始保留,否则后来的参观者再难产生强烈的沧桑悲壮情感。
然而,废墟到底美不美?王道成发出反问:“难道圆明园的精髓和价值就在于它的荒和废吗?”王道成说,他曾多次听到来北京旅游的人议论圆明园:“圆明园不就是那几根石柱子吗?没有什么东西,不用去了。 ”每每这个时候,他心里都非常难过,所以,王道成觉得要进一步发挥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就必须充实圆明园遗址的内容,使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我国建筑界泰斗罗哲文先生也主张抢救保护圆明园遗址并加以整修开放,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罗哲文特别作了发言,提出一套对圆明园的长期规划方案,建议“先清理遗址,再修复围墙,随后复原部分有代表性的景点和建筑,最后制作一个全面展示圆明园盛时之大模型以‘重睹芳华’。
“暂不说最后是不是会复建,现在需要一起研究的应该是保护和整修,不修的话,人都进不去,还怎么谈别的?”在古建筑专家何重义看来,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复建问题。从园林建筑方面考虑,何重义主张部分复建,因为没有必要全面恢复,耗资多而且现实意义还不大。“圆明园中的水很重要,无水不成园,要适当恢复,山和植被也要恢复,但不是胡乱地堆,还要合乎现代人的生活。 ”何重义说。
圆明园路在何方?
对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问题、文物回归问题、该不该收费问题、归属问题等等,最根本的问题是政府缺乏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市圆明园遗址公园建设委员会那样的权威,涵盖了各方统一领导机构;决策者频繁更换、新旧体制不衔接、国家颁布的法规不执行,各个部门推诿,以及谁在位谁说了算,新来的推翻前任的,个人利益、经济利益、政绩观和面子工程等等,以至于2000年国家颁布的规划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钱也没有少花,却挨了不少骂,说到圆明园遗址的工程也好,各种活动也好,凡是沾上边的就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挑不出错的。可是,谁对子孙后代负责?谁对中华文化传承负责?
圆明园保护30年的艰辛历程来之不易,决不能因为无知再次给圆明园遗址造成破坏了。中国圆明园学会98岁的原会长汪之力在总结这么多年的历史经验教训后,最近指出:“目前圆明园遗址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成为保存人类文化遗址及争取世界和平的特殊纪念地,这是中国圆明园学会历年坚持的。一是成为以旅游为目的的游乐园,赶超颐和园、故宫、长城,努力创收。 ”
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中外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并签字:“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将圆明园建成人类文明和谐纪念地! ”
中国圆明园学会等8家国家一级社会团体一致呼吁:圆明园遗址保护应该成为北京继奥运会后的一号工程!
没有圆明园遗址的北京不是完成的北京!
圆明园遗址的当首要任务是:“保护,保护,再保护;研究,研究,再研究;宣传,宣传,再宣传! ”
记者手记
圆明园,一段最辉煌也最屈辱的记忆里投射出的一道最沧桑也最倔强的背影,在一代代人的凝视和反思之中承载了太多意义。
圆明园保持原状与复建的争论已有20余年之久,有人说这种争论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社会和民众如何对待伤痛历史的纠结以及回归理性探讨的态度。历史经过了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过滤、重组和编码,它变成了一种想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时刻里激发出不同的感情。
有一句话叫做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史上的每一次动荡都会轻而易举地摧毁许多象征着文明传统的标志,但这种摧毁并不代表文明传统的彻底消失。当意识到一些不可代替的历史沉淀物尽管放在现代的语境下无法破解,但也应仔细地将它们保护起来。争论可以继续,保护必须先行。
圆明园是一个敏感的名字,正因为如此,今日的缅怀,不只是为了寻找或重现那曾经的繁华,不是为了心怀怨恨地揭开民族史上的累累伤痕,而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无数奇迹的民族一定能再次实现伟大的复兴,创造更加美好辉煌的未来。
我和圆明园
我看圆明园的未来
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王道成
圆明园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园。 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劫和焚毁。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又不断遭到破坏,圆明园终于成为一个废墟。尽管如此,它在国人心中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今天发生的有关圆明园的每一件事,都会在国内甚至在国外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要将北京建成世界城市目标的提出,皇家园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最近,有的专家提出了建设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京西园林文化区的思想,我认为很好。因为,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皇家园林是古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皇家园林则是展示北京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没有皇家园林的北京,不是完整的北京。
对于圆明园,我们必须看它的全部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又一高峰期的杰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近百年屈辱历史的见证。 21世纪,我们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要用一项工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我认为非圆明园莫属。在中国,没有哪个地方像圆明园那样,与中华民族近300年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让圆明园再现辉煌,不仅不会使人民忘记历史,而且可以使人民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增强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它对人民的教育作用,一定比只知道屈辱的历史更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