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邹静之做戏剧:婚外恋从唐朝到现代都没讨论清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邹静之在人艺上演过话剧《我爱桃花》、《莲花》。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开始的作品是歌剧,走上了话剧创作的路,还是在人艺食堂的“饭局”上吃出来的,而后就开始了《我爱桃花》的创作。邹静之说,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舞台剧,当年有一种话剧录音剪辑,是没图像的,他就经常趴在录音机边上听,还经常听青艺、实验话剧院的戏。所以他对话剧最基本的感触都是声音、台词,这也是后来他对话剧的吟诵特别敏感的原因。不过他真的投身话剧创作,“还是要感谢人艺”。

写戏的人都对“三一律”有理想

东方早报:你是怎么开始写话剧的?

邹静之:其实我的第一部舞台剧是歌剧《夜宴》,是郭文景作曲的,当时在香港、欧洲演出。我写话剧可能还是要感谢人艺。当时是2001年左右,还是刘锦云当院长那会儿,他就在人艺的食堂请我们几个作家吃饭,一般他请客也就是吃涮羊肉,我一吃就吃了十年。那时一起吃饭的还有刘恒、毕淑敏、王刚。刘锦云主要的意思就是能不能一起帮着人艺写两个话剧。

东方早报:那顿饭之后就开始着手写了?

邹静之:当时有三个选题。其中一个就是《我爱桃花》,这个故事的灵感也是因为一本明末小说集《型世言》中的某个故事。这本书后来在中国没有了,1993年才从韩国传回来。这个故事大概就是戏里开篇的效果,当时就觉得这是个特别好的由头。第一稿写得特别快,就花了一个星期。后来改剧本大概改了一个月。2003年的时候,这个戏就演出了,后来在首都剧场、保利、国家大剧院都演过。光人艺就演了200多场,还算是挺创纪录的。

东方早报:后来上海的导演何念还排了一版,梅婷演的。

邹静之:是的。这个戏前后加起来有9个专业剧团演过,大概前后一共演了400多场。包括哈尔滨话剧院、西安、贵州、南京,还有我老家江西的剧团,还有一个美国的华人剧团。他们要给我稿费,我都没有要。对了,我们龙马社自己也排过一个版本。

东方早报:你最喜欢哪一版?

邹静之:我还是比较喜欢人艺这版,应该说这个版本最成熟。上海版本可以说是剧场效果比较好的。

东方早报: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排演这个剧本?

邹静之:这戏特怪,反响特好。我在剧中其实探讨的是一个婚外恋的情感问题,这个问题太复杂,从唐朝到现代都没有讨论清楚。我希望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抒情的戏剧。在这个戏里,我主要是想尝试一个变体的“三一律”的结构技巧,包括戏里戏外的,有一些红楼梦太虚幻境的感觉。当然那时候没有想到现在这个叫“穿越”。我想,每一个写戏的人都可能会对“三一律”有理想,它特别迷人,但又很有难度。

坚持文本重视舞台呈现

东方早报:后来你又给人艺写了一个大剧场的话剧《莲花》,似乎你的剧本写作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路数?

邹静之:好的话剧是那么让人走不出去。我曾经看过以色列的一个戏《安魂曲》,那种戏剧观念,是那么自由,那么充满想象。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宗教,艺术本身对人就是一种教化。我喜欢的就是那种诗意的戏剧。我个人各种各样的风格都会尝试,但是我骨子里是写诗的,是浪漫主义路子的。

东方早报:所以你和万方、刘恒一起搞了龙马社?

邹静之:我们龙马社这三年也已经搞了5部原创戏演出了100多场。我们三个人都喜欢舞台剧,老在剧院里看戏时碰见,所以后来就说,干脆自己搞一个剧社排戏。其实我们三个人论名利,都还可以了,就是纯粹的喜欢,所以还是希望做一些艺术至上的东西。我们一直都是坚持文本的,当然也重视舞台呈现,我们只想做戏认真一些,更有品质一些,总之我们的态度和精神是一样的。

东方早报:自己搞剧社会不会有些难?

邹静之:第一个戏《操场》演出的时候,服装没钱我就自己掏。我觉得票友精神是一种特别伟大的艺术精神,我要永远保持一个票友的精神来写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