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春晚"钉子户"拔还是不拔?(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春晚之“辩”
“春晚钉子户”拔还是不拔?
在央视举办的“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网络评选中,意料之中地,赵本山的《同桌的你》高居小品类榜首,但如果细心分析却会发现,与以往动辄五成以上的支持率相比,《同桌的你》不足30%的支持率显得有些“不给力”。更有趣的是,在凤凰网举办的“我最不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中,《同桌的你》依然是第一。
又爱又恨,大约可以涵盖观众们对赵本山的态度。春晚29年,赵本山上了22次,从本山大叔变成了本山大爷,依然是春晚的台柱。“没看本山就等于没看春晚”,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耀。然而,正如赵本山在小品最后自嘲的那句“别提赵本山了,年年都上春晚,我最不爱看他了”,近几年对于“本山神话”的质疑之声也越发强烈。而对于赵本山来说,年年上春晚,还要抖出不同的包袱,实在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套用赵本山的老搭档宋丹丹微博上的一句话:“年年上春晚,人都给掏空了,难!”
对于这些春晚的常客,网友戏称他们为“春晚钉子户”,除了赵本山,冯巩、郭冬临、蔡明、潘长江等人均位列其中。其实,如果仅仅是“年年岁岁人相似”还不足以引发网友的反感,关键问题在于,与赵本山一样,这些“钉子户”的表演很容易陷入了“自我复制”的怪圈,冯巩的“我想死你们了”用了三年依然没变,郭冬临依然是“一句话的事”里那个有点懦弱的丈夫……一个包袱用了一年是创意,两年是惊喜,三年则就只剩下乏味了。
观众渴望看到新鲜面孔,但与此同时多年的收视习惯让这些“老面孔”拥有新人所无法比拟的号召力,这种两难困局成为这几年萦绕在春晚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如果拔掉这些“钉子户”,那么面临的可能是广告的流失,但如果不拔,央视春晚永远不可能摆脱年年“似曾相识”的命运。
平心而论,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近几年央视春晚在“开门办春晚”方面的确做出了很多尝试,无论是几年前的“英伦组合”,小虎队重聚还是今年的网络红人上春晚,无不是响应了网络的舆论呼声。有人甚至将这种做法视作扭转春晚颓势的法宝,建议大力推广,但如果我们站在央视导演的角度上考虑,就会发现它的可行性并不高。就以今年的旭日阳刚为例,虽然结果证明这两位农民工兄弟的《春天里》感动了观众,但在节目还没有播出之前,谁又能保证旭日阳刚能获得全国大多数观众的青睐?这一个简单的逻辑就足以让导演们做出选择:新鲜节目有风险,只能作为补充出现,虽然冯巩的小品不一定很好,但起码能保证一定的水准。
兔年刚过,网上又出现了“龙年春晚最不想见到的演员”投票,赵本山依然荣登榜首。但央视春晚导演们是否能够真的有勇气拔掉这些“钉子户”,只能等明年再作分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