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田汉长子田申忆父亲:国歌在烟盒上匆忙写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由田汉作词的国歌在天安门上空回荡;万众欢呼的广场上,田汉的长子田申作为华北坦克团代团长,率领战车团隆隆驶过,接受检阅。国情、家情、父子情交织出一首雄伟绚丽的人生凯歌,这一幕成为田申毕生难忘的记忆。  

  3月7日,田申先生应邀来到本报设在北京的全国“两会”新闻会客室。利落的短发、笔直的身姿、洪亮的声音,流露出鲜明的军人气质。面对来自家乡的记者,84岁高龄的田老乡音无改:“过几天就要回老家长沙去看看,以前我去的时候是一片荒地。现在听说重建了故居,还有了田汉村。”田申将出席长沙纪念田汉诞辰110周年的活动。

  田申欣然谈起了父亲,以及好友兼兄长聂耳。父亲是著名剧作家、诗人,儿子却走上了从军之路,人生选择相差悬殊,但田申的言谈间充满了父子深情。

  回忆父亲:当掉家产买米接济剧团

  “在父亲的一生中,有3个人最重要。我奶奶易克勤,祖父很早就去世了,奶奶在长沙县靠针织、纺线等养活三个儿子,虽然一贫如洗,但奶奶坚持供父亲读书;我的外祖父易梅臣,给予父亲教诲,并送他去日本读书,还促成了我父母的婚事;我的母亲易濑瑜,当年他们从日本回到上海,两个人办起了《南国》半月刊,一起创作、编辑、校对、发行,母亲给予了父亲极大的支持。”

  田申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而他父亲田汉因为遭到敌人搜捕,只得转入地下,自己从小是跟奶奶一起长大。“虽然在上海生活,但在我们家里都是讲长沙话,所以尽管我从未在长沙生活过,长沙话却说得很不错。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着我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才5岁时,南国社的叔叔阿姨就熟悉我了。”田申表示,他从小对父亲就很敬仰。“夏衍曾评价田汉不愧为当代的关汉卿、当代的戏剧魂。说他刚正不阿,是青年人最好的朋友。很多青年人说田汉像一团火,从田汉那里得到温暖。有时剧团很困难,父亲就把家里的东西当掉,买了米来接济剧团的青年吃饭。”

  回忆公演:《前进歌》是国歌的前身

  受父亲的影响,田申很小就参加了革命文艺活动。田申回忆,1934年的一天晚饭后,田汉带着田申与聂耳一同到上海外滩观察码头工人的生活。懂英文的田汉看到码头堆放的木箱上的文字后当即震怒了:“里面装着军火!是运给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的!”回去后,田汉很快创作了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的《扬子江暴风雨》,聂耳则饱含激情地谱写了剧中所有歌曲。在《扬子江暴风雨》中,聂耳还出演了剧中主要人物——码头工人老王,10岁的田申则扮演了老王的孙子小栓子。

  1934年7月1日,该剧在上海正式公演。当演出进行到最后,码头工人义愤地把装有军火的木箱扔到黄浦江里,日本水兵开枪打死了工人于子林和小栓子时,聂耳扮演的码头工人老王抱着垂死的孙子愤怒地唱起了《前进歌》……那一刻,演员和观众的情绪融成一体,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像火山暴发般倾泻出来,大家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等口号,很多人都眼含热泪。田申说,他父亲后来也曾表示过,《前进歌》其实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前身。

  此后,田申走上从军之路,田汉忙于文艺创作,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年。1966年,田申所在部队赴琼州海峡参加国产水陆坦克渡海演习。演习完成后,田申回到北京。“大概是4月份,我见到奶奶和父亲后,跟他们讲了我渡海演习的情况,他们都非常高兴。没想到这一次就成了我们父子的永别。”

  回忆聂耳:他就像我的大哥哥

  “父亲比聂耳大14岁,聂耳比我大12岁,我们3人彼此之间关系非常亲密。”田申回忆,聂耳从家乡云南来到喧嚣的上海时只有19岁,在田汉的影响下加入左联音乐小组。

  紧张的排练过程中,田申与聂耳经常呆在一起。田申最大的感受是聂耳精力旺盛,才华横溢,讨论剧本、当导演、组织管理样样在行。当时的排练条件十分艰苦,排练间隙,大家都出去吃饭了,聂耳就带着田申留下来“看家”。饿了,两个人出去吃几个烧饼,来两碗阳春面,渴了就喝一碗酸梅汤。聂耳唱京剧也很在行,小田申是台下惟一的观众,不断地高声喝彩。“聂耳经常跟我讲,他是云南玉溪人,那里四季如春,鲜花不断,将来有时间一定带我到他家乡去看看。他就像我的大哥哥一样,我们的感情非常深。”

  回忆国歌:当时写在锡箔衬纸上

  1935年初,田汉决心写一些能够唤醒民众斗志的歌曲。恰在这时,田汉接手创作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有一天,田汉突然文思喷涌,想写首电影主题歌。由于手头找不到纸,匆忙中把一段歌词写在了一个香烟盒的锡箔衬纸上。“当时歌词只写了前两段,还没创作完,可父亲很快就被捕了。聂耳听到田汉被捕的消息后,立刻找到夏衍说:‘请交给我作曲吧,相信田先生一定会同意的。’”1935年4月,聂耳从日本寄回了修改后的歌谱。

  “为音乐表达的需要,聂耳在歌词中加了三个‘起来’,并在结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加了‘前进!进!’,使整个歌曲节奏更加铿锵有力、浑然一体。”讲到这里,田申惋惜地告诉记者,“这是聂耳和田汉的最后一次合作,也成为聂耳的绝唱!”几个月后,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年仅23岁。

  回忆自己:开国大典让我毕生难忘

  抗日战争爆发后,田申毅然从军。1944年,中国驻印军穿越原始森林,奇袭日军占据的瓦鲁班,田申时任新一军作战参谋兼新编战车一营的联络官。“当时战车第一营冲上去,很快把日军第十八师团指挥部消灭了,日军大败,许多人举枪投降。随后,我们部队一直追着日军猛打,节节胜利。”说起抗日经历,田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田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接到了一个光荣的任务——率解放军战车团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并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当时的坦克都是从日军和国民党部队手中缴获的,”田申说,“我Qn们喷上了军徽和编号,坦克焕然一新。部队来的任务是坦克在大典上绝对不能抛锚,可坦克都是很旧的型号,我们想方设法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年9月27日,我在训练的时候,得知《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国歌,非常高兴,惋惜的是聂耳已经不在世了。”1949年10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在天安门广场。此时的全国政协委员田汉就伫立在观礼台上。而田申作为华北战车团的代团长,正率领受阅部队的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听到军乐团奏响的国歌时,田申热泪盈眶。“这一幕我毕生难忘,我为父亲而骄傲,为聂耳而欣慰,也为自己经历过缔造新中国的战斗而感到无比自豪。”(林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