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我们身上为何没了传统文化的影子(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0月30日,《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复旦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弟子钱文忠来到北方图书城举办讲座。讲座开始前记者采访了他。眼前的钱文忠,有着学者的风度,侃侃而谈,谈到当前的国学热,钱文忠坦言,目前,只是一种虚热。谈到文化与文明时,钱文忠说,文化不等同于文明。近几年,文化讲得太多,文明讲得太少了,这正是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完全“落地”为文明的原因。《弟子规》是人的道德底线,钱文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表示担忧,他说,从清朝晚期到“文革”,我们的传统文化被破坏了100年,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弘扬,而是更急需找回,这种找回,需要200年到300年的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我们身上为何找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为什么要学《弟子规》?钱文忠说:“《弟子规》所讲述的内容,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礼仪和文明。比如,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文明的窗口,可参观世博会后,你可以看到随意丢弃的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这些观众不见得没有文化,可他们的行为却不文明。 ”
钱文忠指出,一个人有文凭不代表有文化,一个人有文化也不代表有文明。近年来《弟子规》在全国各地都受到重视,变得越来越“热”。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孩子,也有很多单位,用它来培训员工。道理很简单,很多企业招进学历很高的大学生,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大学生知识没问题,技能也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守规矩。对此钱文忠认为,只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而《弟子规》就是中华民族子孙的戒律和规矩,也是把文化落地到文明的一部最重要的规章和指南。
谈到《弟子规》中的某些内容是否与现代文明有所冲突时,钱文忠说:“有些人看待传统文化的心态不正确,其实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传统文化在今天还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关注它没用的地方。 ”钱文忠认为,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东西拿到现在来用,肯定有不适用的地方,就拿孔融让梨来说,现在的孩子哪还有把东西自己不吃让给别人的啊?因为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应有的规矩,社会和家长也未必很在意这个问题,家长们都把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把孩子的营养抓得很紧,反而没把精力集中在让孩子学会懂事和孝顺这些浅显的道理上。其实《弟子规》所讲的内容今天来看,是属于道德最底线的。
那么,现在的孩子是否能达到《弟子规》所说的最底线呢?钱文忠直言:“我们现在受教育的人多,但有教养的人少。我接触的孩子,他们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有礼貌地跟家长打招呼,这不就是问题吗? ”
中国如今有上亿独生子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一大批独生子女很聪明、优秀,生活很优裕,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如何让从小就习惯了宠爱、独占的孩子,懂得感恩、分享、回报;如何让从小享受很多自由的孩子,懂得约束、懂得退让,要是能寻找一本教材的话,我看找不到比《弟子规》更合适的教材了。 ”
针对当今出现的 “凤姐”、“伪娘”等社会现象,钱文忠直言:“很可怕。现在一些人美丑不分,凤姐能成为美女,我是没法理解,真是是非在混淆。 ”钱文忠认为,可怕的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失衡。 “如果让大家现在立刻说出几条全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的话,大家想到的肯定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制等,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廉耻、孝悌、慈悲又有多少人记住。这些是基本呀! ”
我们身上为何找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钱文忠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已基本没了,不是我说的可怕,这是事实。四书五经,现在全中国有多少人能读得懂?我很担心现在所谓的国学热,担心它会非常激进,这就是虚热。就像一个人头热脚凉,真正的热应该是把脚先暖了,然后再是头热。我们应该先读读《三字经》、《弟子规》,再读四书五经。 ”
我们给幼儿园的孩子讲爱国主义,给大人却要讲不要随地吐痰、随意丢垃圾。钱文忠尖锐地指出:一个国家高楼再高,外汇储备再多,如果没有文化,这些都没有用,除了数字以外,没有别的意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