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模范父亲傅雷教子之道:以人格为主 知识其次(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傅雷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傅雷家书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聪,亲爱的孩子。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4年10月2日      周国平学哲学出身,师从著名哲学家汝信,博士论文《尼采与形而上学》让他一举成为尼采专家。但他却以文学语言写作人生感悟而获得一片喝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受到读者长久的喜爱。《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尤为女性读者所喜,以至有“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说。     《把心安顿好》是周国平最新的随感集,他以66岁的人生经历,体会到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真爱孩子就给孩子 幸福童年      周国平/文      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具体怎么做,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抵御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孩子提供一个得以尽可能健康成长的小环境。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当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时就应该这样。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的水准上。当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这一点上,中国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      现在有一些父亲或母亲以自己的孩子为题材写书,写的是他们很特别的育儿经历。他们有宏大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从零岁开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终于送进了哈佛或牛津。在我为女儿写的书里,没有一丁点儿这样的东西。对于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地生长,丝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图。      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误导。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智力生活,乐在其中,欲罢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在这方面,父母的榜样能产生显著的作用。      应试教育下爱孩子,就要学会戴着镣铐跳舞      今天的家长都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框架内,如何尽量减少其弊端之害,保护孩子的健康生长。有的家长采取决绝的态度,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孩子。我认为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使孩子既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又不能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而这两点对于孩子的心智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也不应该让自己和孩子完全被这个体制牵着走。有限度地顺应应试体制,同时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戴着镣铐争取把舞跳得最好,也许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        我坚持一个原则:不给孩子报任何课外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我之所以如此坚决,理由有三:其一,孩子的课余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决不能再给她增加负担,我要捍卫她的休息、玩耍和课外阅读的时间,这也就是捍卫她的健康、快乐和真正的优秀。其二,我看透了这类班,料定它们没有多大价值,即使在应试上也基本如此,在多数情况下,只是把课内的教学内容提前讲授,反而打乱了知识的内在秩序,不利于理解和吸收。其三,我甚至对这类班深恶痛绝,因为我清楚,它们是当今寄生在应试教育上的整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于加剧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腐败起着恶劣的作用。      面对应试教育有两种方略。一种是完全把赌注押在应试教育上,竭尽全力让孩子成为优胜者,如果赢了,不过是升学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输了,就输得精光。另一种是把重点放在素质教育上,适当兼顾应试,即使最后在升学上遭遇了一点挫折,素质上的收获却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孩子的一生中长久发生作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