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人文书店歇业引关注 成都小店主:撑一天是一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面临图书市场化与网络书店的挤压,北京的人文学术书店纷纷倒闭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其中最强者“风入松”的衰败还是让人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引来唏嘘一片。2009年红星路四川作协旁边小书店消失,著名作家阿来曾撰文感叹,引来关注。随着北京风入松的歇业,人们不禁要问:成都的人文小书店,现在还好吗?


【它在苦撑】一人坚守“求知”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到当年在红星路开“求知书社”的老板吴女士。提到当年开在四川作协旁边的那家小书店,她笑着告诉记者,“直到现在,还有老顾客专门跑来买我的书。”她还告诉记者,红星路那家小书店是她开的两家分店之一,存活了6年,由于租金太高不得不关门,之前还有一家在另外一条路上,只做了2年就不做了,“如今就剩下一家,我一个人看店,助手也请不起。”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宽窄巷子附近找到了这家只有30平米左右的书店。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美国通史》、《北美中国学》这些大部头的学术书,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文社科小书店。吴女士透露,就仅存的这家店,也是从街对面搬迁一次,“未来节约租金,面积缩减了一半。”


    记者提及北京风入松书店关门的消息,吴女士表示:“一点不意外。实体书店,特别是人文书店,在当下的状况下,现在已经非常难做。”她还透露,在同一条街上,之前有好几家人文书店,“都逐一消失了,只剩我这一家。”


【它在求变】与咖啡馆搭档


    有业内人士指出,多元经营或许是人文书店的唯一出路或者“救命稻草”。比如书店和咖啡店混开,比如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一些文化活动和艺术沙龙在此举行。成都著名的人文书店弘文书局老板曾华就是一个尝试者。


    她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因为咖啡的利润相对高很多,而且气氛好了,也带动了顾客来买书。”虽然情况好转,但曾华还是忍不住感慨,“其实如果不是被逼到这一步,我肯定不会卖咖啡,我更愿意让卖书更纯粹。”


    其实人文书店搭档咖啡店已有先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联书店是北京最主要的高档书
店之一。其经营内容以人文科学图书为主,包括三联版图书、各类期刊、原版外文书和原版音像制品等。去年10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二层变身某咖啡馆旗舰店。书店负责人表示:咖啡馆付给书店100万元的年租金,可以减轻书店的负担,书店关门也是大家更不能接受的。而且咖啡馆并不会影响读书氛围,也不会影响书店的经营。


    对于开咖啡馆的尝试,吴女士说:“首先,客观条件不允许,我这个书店面积这么小,根本不可能再弄书之外的东西。而且,我真的觉得书店不会长久存在下去,它迟早会消失。因为时代、科技走到这一步了,网上购书、电子阅读器让人们的购书和阅读更方便更实惠,这是活生生的现实。拯救是没有用的。”


【它的未来】能撑一天是一天


    “目前已经搬离原址,书店新址仍在寻找之中。”风入松书店总经理王洪彬这样告诉媒体。不过,他坦言,由于销售量不断下滑,风入松已难以承受每月5万的租金。“其实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撑着这个店面。”他补充说。


    吴女士的答案很干脆,“主要是网上书店的冲击。网上书店没有租金的压力,折扣可以达到3折,我们根本不可能。”曾华则指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看书的人整体上少了,能静下心来看本好书的人就更少了。”


    吴女士表示,她是靠热情来支撑,“这个小书店的收入基本能将租金及我自己的温饱问题解决。而且我也喜欢跟书打交道。能支撑一天是一天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