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林怀民谈"观众看不懂现代舞":先学会感受和欣赏(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在两岸华人心目中几乎已成为“现代舞”的代名词。他今年66岁,不服老,脸上总有各式表情,说到高兴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俨然一个孩子。他喜欢穿一身黑,身子板直直的,精干、有力。他笑自己是五短身材,却分明有一股向上伸展的精气神。
云门舞集成立40年了,两周后将在广州大剧院上演的《九歌》,是它们曾经达到的一个极致。如今,林怀民仍在继续创作,编新作《稻禾》,讲阳光、泥土、稻子、人。他编了一个月,还只有8分钟,而且有可能全被扔进垃圾桶,但没办法,“只有不断写、不断编,出完垃圾,才有可能涌出泉水。我除了继续工作,没别的法门。”
看见林怀民的短发,
母亲非常开心,
以为是儿子送的生日礼物
林怀民和舞蹈的缘分,和电影《红菱艳》有关。电影里小女孩那双停不下来的红舞鞋,让5岁的他魂牵梦萦。这部片子他看了大约11次,每次看完就在家里跳。那时林怀民大概也没有想到,会这样与舞蹈相伴一生。
14岁那年,林怀民在《联合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拿到稿费后,他立刻报名参加了芭蕾舞班,开始学跳舞。在当时台湾保守的世俗眼光中,这是不正经的营生,没人鼓励他。
1969年,22岁的林怀民往行李中塞进一双舞鞋,前往美国密苏里大学念新闻系,随后进入爱荷华大学小说创作硕士班。当时他出版的小说集《蝉》被寄给聂华苓,聂则让杨牧写了推荐信,邀请林去参加一个国际写作计划。在小说创作班,学生必须选修一门艺术课,林怀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舞蹈。学跳一个多月后,他编了一个七八分钟的独舞《梦蝶》给老师看,老师直接说:“你编舞编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去写小说?”
那个年代,也正好是激进的抗议浪潮席卷全球的年代,受压迫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反越战,反种族歧视,布拉格之春……不少同学只念到大三就出去闯荡,看看这个世界再回来。林怀民和他们一样,一腔热血,认为年轻人应该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更美好。
1972年,一头披肩长发的林怀民回到台北。没想到第二天就在街头被台北警察逮住,不由分说地被强制剪掉长发。那天正好是母亲生日,看见林怀民的短发,母亲非常开心,以为是儿子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林怀民开始在台湾政治大学教新闻和文学创作。忽然一天,有人让他去教跳舞,他越想越刺激,就答应了。他想起《吕氏春秋》中的一句话:“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巫师大容领导了两个祭典,载歌载舞,一个叫云门,一个叫大卷,而云门这个名字更为美妙,“门,像人的身体,坚固、漂亮、大方;云,是流动的表情。”新舞团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
1973年,承载着一帮台湾年轻人的理想,云门舞集成立。他们期许从自身的文化出发做现代舞,而不是简单地抄袭欧美。他们也希望从此可以深入民间,到学校和乡镇去,为学生和没机会进剧场的乡亲们演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