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警惕“乔装打扮”后的腐败期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杨涛            
  6月16日,辽宁省“5·27”专案组工作人员赶赴阜新市公安局,宣布该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王晓刚“暂时停止工作”。之后,王晓刚被带走调查。至此,由原阜新市委书记王亚忱编织的家族权力网被彻底摧毁。今年年初,王晓云(王晓刚的姐姐,曾先后担任阜新市公安局副局长、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因徇私枉法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去年4月9日,王晓刚的哥哥王晓军因犯虚报注册资本罪二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半,他们的父亲王亚忱同时被判有期徒刑8年。此时,王亚忱已退休10年。(7月21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王亚忱退休后也不过是一介平民,但他退休多年还能将阜新商贸城真正的主人高文华关押11个月,并且一步一步地将阜新商贸城的所有权据为己有,靠的是什么?秘密在于:“腐败期权”正在“乔装打扮”。
  其实,贪官往往是“明白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贵为县处级干部、厅局级干部、省部级干部,但官是当不了一辈子的。于是,有些人选择了在位时大捞一把,以便日后衣食无忧。有些官员更高明,他们在位的时候,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为他人牟取利益,但并不直接收受他人的好处,而是等到退休后,再到帮助过的人的公司挂个名,当个股东、顾问什么的,享受着腐败得到的源源不断好处,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腐败期权”。如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麦崇楷在位时为简某牟取好处,退休后,简某单方面出资2000万元建“成丰大厦”并将其儿子麦永成列为合伙人。让自己手中的权力在退休后也能享受好处,这就是“腐败期权”的具体体现。
  还有更高明的做法,因为“腐败期权”尚不能完全满足一些官员的贪欲,退休前利用了公权力为他人牟利,他人感恩,给予其好处,但毕竟不能主动去再扩展腐败领域。于是有些人选择栽培自己的亲信,以便日后退休了还能假借这些亲信手中的公权力,进行腐败。这是比退休前大捞一把更有效的做法,因为捞的钱总会用完;也是比原来意义上的“腐败期权”更有持续动力的东西,因为有自己的人在,总有法子继续捞钱。这是贪官“腐败期权”乔装打扮后的一种表现。
  不过,这种新腐败期权也有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人走茶凉”,有些亲信置贪官的苦心栽培于不顾,这个“持续腐败”的持续性就不长。所以,贪官王亚忱算是绝顶聪明的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王亚忱栽培别人的同时,更栽培自己的女儿王晓云、儿子王晓刚。在他退休后,当他与高文华发生矛盾,他就可以利用子女在公安机关工作的便利条件,将高送进看守所。这个腐败能力真正能“化腐朽为神奇”,自己在任上腐败还不算,还可以利用子女、亲属手中的权力进行持续腐败。所以,栽培自己的子女和亲属当官,代替自己掌握公权力,是贪官制造“腐败期权”的至高境界。
  有关通常意义上的“腐败期权”,《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无论因提前退休、退休还是其他原因离开公务员队伍以后,领导在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原来掌管的权力、分管的业务有直接关系的营利活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规定,为他人牟取利益时约定退休后收受钱财的,也视为受贿。因此,法律对于这种常见的腐败期权的打击还是比较有力的。但栽培亲信以及子女、亲属来进行腐败这个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我们。王亚忱一案表明,如果一个贪官不仅自己腐败,而且还让子女也当官,成为继续腐败的工具,那么对于民众来说不仅仅是坏消息,简直是噩耗了,因为贪官只要“为官一任”就可能具有“祸害一个地方一世”的“合法”伤害能力。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贪官的这种“乔装打扮”后的腐败期权,在吏治上要下大工夫,除了在选择人才上要讲民主,要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之外,尤其是要实行“官员任职回避”,凡是官员在一地为官,特别是担任主要领导的,其亲属、子女都不能在此地任官,无论其有多大的才华。
  前不久,四川汶川威州中学一名借读生小文(化名),因入选抗震救灾优秀学生,从而获得免试上复旦的资格,引发汶川县威州中学200余名师生的联名举报,认为小文的父亲黎某涉嫌利用职权舞弊。黎某则表示:“作为校长内举不避亲,我问心无愧。”尽管“内举不避亲”在中国素有传统,但在现代法治环境下,为体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我们在官员的选拔上,“内举不避亲”应当寿终正寝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