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走进博物馆是相声艺术的休止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为了推动相声博物馆的文物筹集工作,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日前在北京筹划发起了“中华相声百年展览”,在展览上姜昆“掏空”了他将近30年的珍藏:侯宝林的大褂儿、刘宝瑞的扇子还有马季的手稿,都出现在展览上。 

    这些年相声界颇不平静,在侯大师溘然而逝后,相声艺术走入低潮。这固然有现代多维娱乐载体的冲击,但是与相声界人才难以为继也有极大关系。至马季、侯跃文辞世之后,消逝的不仅是侯家两代人同马季的历史恩怨,中国相声界也由此更为寂寞。 

    姜昆当然也算得上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但这两年也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先是要办相声网站,继而筹划网络相声大赛,但无奈传统的相声艺术对于流行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土不服,并没有多少新生代的网民理会网络上的相声。继而,姜昆陷入到和新生代相声代表郭德纲的口水战中。 

    现在,姜昆又搞相声百年展览,所谓的相声珍藏无非是老一代艺术家的经典段儿。中年以下,新生代的作品几乎没有,形成“绝代无传”。加之,这一次姜昆推崇的是相声博物馆的文物筹集,更让人有种相声走向穷途末路的感觉。成为文物,走进博物馆,岂不意味着相声艺术画上了休止符?由姜昆这位相声界有争议的当家掌门人亲自筹办这事,确乎有种宿命感觉。 

    相声艺术发端于北方,确切讲是京津老一代民间艺人的白话艺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和天桥杂耍一样的民间娱乐,甚至是被嘲弄为“耍贫嘴”。解放后,在侯宝林、常宝霆、罗荣寿、孙玉奎、全常保等相声名家有“改良相声”的要求和老舍、吕叔湘等文学语言名家的帮助下,相声才登上大雅之堂。那个时代成就了相声,而今多元娱乐并存的新时代又使相声变得式微。应该说,这是符合艺术规律的。须知,在多媒体互动式娱乐的社会情境下,动嘴皮的说的艺术是很难触发现代人娱乐神经的。 

    但是相声还没有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郭德纲德云社的复兴就是明证。然则,就是这样火起来的相声,又在相声界引发了争议。在今年两会期间,姜昆暗指郭德纲“低俗”,郭德纲则嘲弄姜昆“姜郎才尽”。而姜昆筹办“中华相声百年展览”的时候,又认为青年相声演员和名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声界中生代和新一代间互不服气的“代沟情结”不仅无法使相声艺术获得生机,反而可能加剧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寂灭。 

    其实,何止相声界存在代沟。电影界“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间也有口水战。无独有偶,日前中生代作家王蒙和“80后”作家张悦然又同台PK,老的说少的“不够历史”,少的说老的“缺乏独立人格”。似乎,中国文艺界总纠缠于这种代际龌龊。说得普世一点,就是老的以为自己才是经典艺术的代表,少的则是艺术叛逆和异类。一句话,类似于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对后辈总有一股“一代不如一代”的怨尤。这种怨尤是否杞人忧天有待斟酌,但前行者对后来者缺乏扶掖,后来者对前行者缺乏尊敬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针锋相对,只会内耗中国的文艺繁荣。尤其是像缺乏后劲的传统相声艺术,如此折腾下去,估计真的要成为明日黄花了。 

    回首再看侯宝林大师弥留之际的箴言——“侯宝林,没了。你们要努力啊,不努力怎么行?”再看当前相声界的乱象,所谓博物馆之操作,真像是把相声艺术锁进历史,为其画上人为的休止符呢!(张敬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