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现代昆曲教育第一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苏州新闻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蒲林巷35—1号,一座典型的苏州民居。红漆斑驳的木门边,“吴梅故居”标志牌赫然入目。 
    吴梅(1884—1939)这个名字,是和昆曲紧紧相连的。二十世纪初,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收藏戏曲典籍的吴梅为拯救振兴昆曲所作的努力堪称他对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贡献。 
    从个人素养讲,吴梅是近现代以来唯一一位集作剧、填词、制谱、度曲、藏曲、演出于一体的全才。在戏曲理论、艺术鉴赏等方面,吴梅与国学大师王国维拥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他还具备了王国维所不能的“身体力行”———他工旦角,小生、老生亦能应行。从社会实践看,吴梅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授,主讲词曲达二十年之久,是我国高等学府曲学教学第一人———指点宫商,携笛公然上课堂。1921年,吴梅积极参与创建了著名的昆曲传习所。 
    一生致力于曲学研究的吴梅留下了一套四卷八册三百余万字的《吴梅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爷爷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写。”吴梅四子吴南青之次女吴锦女士对祖父的勤劳赞叹不已。吴锦193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那正是爷爷吴梅带着全家老小逃离战难的途中,吴锦之名是祖父亲自取的。一年后,长期劳顿的吴梅在云南大姚县李旗屯去世。抗战胜利了,奶奶带着全家老小回到苏州,吴锦第一次踏进蒲林巷老宅。 
    吴梅老屋本在滚绣坊,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成年后的他靠着“授徒东吴”的薪资购得蒲林巷厉氏破屋开始重建。1911年,新屋筑成。在吴锦精心绘制的一张“吴梅先生故居平面示意图”上,这座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占地535平方米的民宅旧时风貌依稀可见。 
    从蒲林巷的石库门走进老屋,墙门间北即是一个小天井,天井北的二层小楼东屋就是著名的奢摩他室———吴梅藏书楼。墙门间西又有一小天井,落地长窗后是大厅,厅上有楼,楼又分东西两厢。大厅北是中宅门,其上砖刻“乐居安天”四字系吴梅手书。中天井东西两面曾经有走廊,那是幼年的吴锦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乘凉数星星、听故事的好去处。穿过中天井,又是一排楼厅,一楼东屋是吴梅夫妇卧室,卧室西即是吴梅写作室,藏书楼的另一半百嘉室就在二楼东北端。虽说吴梅藏书楼是以奢摩他室、百嘉室命名,但在吴锦的记忆中,“家里到处都有书。前大厅里排满了樟木书箱,楼上也有书箱,我们小时候就在书箱之间藏猫猫玩儿。”当年的吴锦不知道爷爷为这些藏书所花费的心血之巨。 
    如以今日眼光衡量,吴梅就是一教书先生。造屋已使他“积储尽空”。然而他对戏曲典籍的收藏兴趣却丝毫不受影响,为了藏书,他“架上日丰,箧中日啬。”他所藏的戏曲古籍大都是善本珍本,其中明嘉靖本即有百余种,最珍贵的当数元刻《琵琶记》。 
    吴梅对昆曲的钟爱也影响了家人。“有时吃了晚饭,奶奶就带着大家坐在饭厅里围着大圆桌拍曲子。奶奶、爸爸、妈妈都会唱昆曲,他们哼得津津有味我们却在一旁听得直打盹,所以小孩子们都把昆曲叫做‘睏曲’。”年近70的吴锦说起老宅旧事,笑得容光焕发。 
    作者:李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