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警惕“名人旧居保护”泛滥成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栋两层的楼房,被认为“最能代表余氏家族荣耀”。余秋雨位于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正经有关部门上报申请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昨日,桥头镇文化站站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站想做的仅是尽保护文化的义务,至于能否申请成功要经相关部门审核。(9月3日新京报)
健在的文化名人余秋雨又一次吸引公众的眼球,他家乡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正经有关部门上报申请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又是一条掉到“钱眼”里的新闻爆料。
借余秋雨之名,将其家乡老宅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慈溪市桥头镇便从此冒出了一处人文景观,既赚了钱,又给当地政府平添了一份旅游政绩。这聪明点子真是非同凡响。点子聪明不一定是好点子,过了头的聪明时常会生出歪点子。余秋雨家乡老宅申报市级文保单位,就是一个歪点子。
这个歪点子最大的要害是具有传染性。名人旧居变成文物保护,就是变现钱财,变现旅游政绩,此等好事谁舍得不做。用不了多久,全国健在的文化名人、商界名人、体育名人、演艺名人、教育名人,各行各业的名人,家乡旧居申报文物保护极有可能泛滥成灾。
说其“成灾”,是有根据的。既然名人旧居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就要定期投入资金予以修缮,就要聘请人员予以管理。全国的各类名人旧居,一旦都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就是一笔巨大开支。这就等于纳税人成了各类名人旧居的“维修匠”、“看门狗”。所谓的名人们,你好意思接受家乡这份“盛情”吗?你好意思借机在纳税人的衣袋里掏取这份家乡旧居维修管理费吗?你不感到很庸俗、很恶心吗?从这个意义上,余秋雨应该站出来说“不”。
对一个人的评价,中国有句老话叫盖棺定论。够不够名人旧居资格,一般说来也应盖棺定论。正如文物专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谢辰生所说,名人旧居、故居的核定标准是,故居肯定是人死了以后才能评,目前国内的众多名人故居、旧居都是名人逝世后才评定的。
既然国内的众多名人故居、旧居都是名人逝世后才评定的,慈溪市桥头镇又何必那么着急地去将余秋雨家乡老宅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呢!歇歇吧,有精力还是多去做一些有益于民生的事情吧!(作者:杨金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