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汪荣祖:章太炎与现代史学(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太炎又从《明实录》进一步得知,范察与李满住乃同姓兄弟,都是阿哈出的儿子。据明太宗实录,永乐元年,女真野人阿哈出等来朝,设立建州卫。《明实录》的记载,更充实了明廷与建州关系的内容,如正统二年,童仓奏报,其父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被野人所杀,与叔凡察等潜往朝鲜,并请协助等,记后续情况甚详,且证实猛哥帖木儿为董山之父,凡察之亲兄,以及叔侄不和等事,之所以另设建州右卫,即因两人争执不休之故。其后董山叛抚无常,终被擒杀的经过,也详见于《明实录》。
范察的孙子纳郎哈与董山同叛而遭诛,因无嗣乃以叔父卜哈秃承袭;董山则由子脱罗袭职,均悔过来朝,明廷遂命其“统束本卫人民,再犯不贷”。成化二年(1470),建州卫都指挥兀者秃木欲侵朝鲜,同年冬建州为明巡抚辽东都御史彭谊所破,擒斩建州酋。太炎认为此酋即兀者秃木,然不知此人与范察、童仓、董山的关系,也可能是李满住的别支。不过,彭谊破建州之后,复以董山的儿子脱罗为该地的指挥川。

董山事既明,继董山之后叛乱的伏当加,则由于明朝辽东守将的处置不当,激发边患。成化十五年(147}},中官汪直更欲立功固宠,虚张边警,声称贼酋伏当加欲纠三卫人马人寇,请明廷出师讨之,然兵部认为罪状未著,宜相机战守,但汪直不听,说动朝廷出兵,并以其为监督,便宜生杀,至广宁遇见六十余名来贡的建州头目,竟诬以窥伺而掩杀之,大军遂人建州,出其不意,年轻力壮者几尽逃匿之后,杀掠留下的老弱者,并焚烧庐舍而还。翌年,建州女真即以复仇为理由,进犯辽东,长驱四百余里,俘虏到的人,不论男女,全部肢解以泄愤,并夺牛羊,烧房子,更不计其数,辽东骚然,边将只能自保而已。汪直、陈诚垮台后,重新启用文升,巡抚辽东,塞上才稍安宁。伏当加显因报复而人寇,然到底与范察、董山是何种亲属关系,太炎并未能考出;不过,太炎指出,《清实录》述范察与肇祖(即猛哥帖木儿)之间,本来就缺了一代,不知有纳郎哈,也不知卜哈秃,更不要说伏当加了。
按照《清实录》所排的世系,从肇祖到太祖努尔哈赤,一共六世,然而顺治皇帝祭告天地,追崇太祖以上只有四世,清代的永陵亦只有四世。如此龃龉,依太炎之见,乃清室的始祖并未载诸谱牒,口耳相传,以致有误。他又指出,孟特穆乃猛哥帖木儿之从孙,不可混为一人。孟特穆与福满父子之所以不见于明朝文献,太炎认为因其未曾袭职之故。自成化末年到嘉靖中期,辽边较宁。至王杲作乱,才开启清命,然清代官书既多缘饰,明史也甚简略,但太炎见到当时参与辽事的茅瑞征、王在晋,却皆记载颇详,遂以茅、王二家言为本,参照《明实录》、《明史》,以及清代官书,来论述清景祖觉昌安,清显祖塔克世,清太祖努尔哈赤三代的事状。
王杲于嘉靖末年,约当16世纪的后半叶,成为建州右卫的都指挥,即范察的故地,横行边陲;后授都督,益为不轨,可见王杲必是建州的大酋。清景祖兄弟六人,分割赫图阿刺之地,称六贝勒,而王杲受明朝的爵命,显然都是王的属下。王乃汉姓,然早在明初,归附的女真人已多取王姓,或赐姓,王杲之姓可能也是由此而来。太炎虽无法确定王杲与清皇室的关系,然发现皇室中却多有姓王者,而满洲诸部中有王甲部,即完颜部的异名,故疑王杲之氏乃王甲的简称。太炎于民国以后任东北筹边使时,曾至兴京去看清之永陵,见到四祖之前有王杲。奉祀官说,每年祭祀时,先祭王杲,后祭四祖,到清末仍然如此,乃更加怀疑王杲原是清室的家尊。事实上,清朝的强盛也始自王杲,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窥抚顺,杀副总兵,深人辽阳,总兵李成梁虽曾大创王杲,难息其横行,久而始擒杀之,而清之初祖附从而已,故王果实为清室宏业的前导。太炎此论虽未必尽是,却可一见其考史之细密。
万历十一年(1583),李成梁攻打古勒城主阿太。太炎认为阿太或称阿台,很可能是王杲的“遗孽”,继父之志寇盗无己,故成梁讨之,射杀阿太,且诱城中人出,尽屠之。清景祖偕显祖往救也遭戮,努尔哈赤的父祖因此同死,见于奏牍,必然不误;然父祖死后,努尔哈赤犹接受明命,由建州都指挥升为都督,事见于《明实录》万历十七年(1589)条。其后,努尔哈赤叛明,始以复仇为藉口,所谓告七大恨于天云云,都是政治手段,盖先借明朝的王命,劫制其部类,然后藉复仇以叛明,所以太炎称其为奸雄。《清实录》记太祖至叶赫,杨吉砮以女妻之,生皇太极。王在晋的《三朝辽事实录》更指出,最初努尔哈赤尚不能稳住内部,故以婚姻来固其势。太炎认为清太祖以北关叶赫部来壮自己的声势,十分明显,然后竟灭其国,缢杀杨吉砮之子,又尝计杀母弟,乃一“契薄背恩”的政治人物。
万历十九年(1591)以前,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兵力尚盛,努尔哈赤还不敢横行,但就在这一年年底,李总兵解任之后,不到两年努尔哈赤就大破叶赫等九部,明廷还以其保塞有功,授予龙虎将军的称号。努尔哈赤藉此号召,尽有东方诸部,并以互市,盛聚财富,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攻灭南关,引起明廷的关注,遂于二十九年命李成梁再镇辽东,但七十六岁的老将已无远志,不到四年以六堡难守而弃之,将六万四千余户居民迁人内地,沿途“大军驱迫,死者狼藉”,明廷还以招回汉人而叙功,并赏赐努尔哈赤。翌年,努尔哈赤“语始狂悖”;不过,《清实录》谓万历三十四年(1606),蒙古五部已尊太祖为神武皇帝,但太炎认为不实。万历三十六年,李成梁又解职,努尔哈赤始益无忌惮,然仍朝贡,并以第七个儿子巴卜海留质广宁。明朝御使张涛还有疏称,东夷人质,为旷古盛事,相信努尔哈赤不会背汉,但是不久之后,质子固在,北边焚劫已经开始。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秘密称帝,不到两年开始犯边,攻陷抚顺,杀死总兵张承胤,自称建州国汗,正式称帝。明年窥伺开原、铁岭,传檄朝鲜,声势大振。太炎指出,努尔哈赤对付明朝,并非全靠武力,实颇用权谋,时机未成熟时,不以强抗,而能渐积以成,此也正是他超过先人董山、王杲之处,遂“以枭雄之姿,晏然乘诸部虚耗,蚕食以尽,藩翰既溃,祸及辽东”,十余年间伪装求和,而明廷不察,到崇祯朝内忧外患相逼而来,犹不醒悟。太炎此段,论见于史,明亡清兴的因果关系解而释之矣。
章太炎写清朝开国前史,颇展现现代实证派史家的精神与方法,用最原始的资料,相互参证,力求事实的真相,重建混沌不清的源流,使清室可靠的世系,眉目顿现,随之完成一篇信而可征的清代开国前政治史。其结论略谓:清乃女真后裔,世居建州,与明廷关系密切,自明初即称臣纳贡,其后叛服无常,至明季处置未当,遂与建州以可乘之机,努尔哈赤尤知伸缩,势弱时,表示恭顺,以与取与夺,明廷不察,及清势大盛,遂致南侵以及席卷中国,先称后金汗国,寻取新名曰满洲,以大清为号,以爱新觉罗为皇姓。于清朝开国前史,可谓目举眉展。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