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免费午餐”的圈套何止是一张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有个英国笑话,不少人都听过。一个在马路上擦皮鞋的孩子对过路的年轻人说:“擦鞋吧,先生。”年轻人说不要擦。“你只要花一便士,就可以把皮鞋擦亮。”男孩说。但年轻人仍不愿擦。于是男孩表示愿免费擦鞋,年轻人答应了。男孩很快把一只鞋擦得锃亮,接着,年轻人就把他另一皮鞋放在擦鞋箱上,这时男孩说要付2便士才把这只皮鞋擦亮,年轻人不愿付钱,离去了。但擦亮了的皮鞋使那只未擦的显得更脏了,于是只得往回走,把钱付给男孩。
这个笑话到了我们这边却成了指导经营的锦囊妙计。最近,还有了升级版,家住龙漕路的涂女士抵不住诱惑,半边脸享受了免费美容服务后,她的脸被泾渭分明地划成两块,左边一半蜡黄中透着些粉嫩,右边一半则煞白得厉害,无奈再花7500元购买其美容产品和服务,才出得来门。(11月26日《东方早报》)

这花招固然可恶,但涂女士抵不住免费的诱惑也要负上一定责任。消费者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据林行止先生考证,这句话出自政治学者杜兰笔下。再考证,“免费午餐”一词始见于19世纪,美国西部一些酒吧常以“免费午餐”招徕顾客:如果购买一定量的酒,便可享受一顿免费午餐,但那些酒过三巡仍能保持清醒的顾客很快就能悟过味儿来:此地酒价偏高,饭钱其实早已含在酒钱之中了。

  只不过现在变成了“免费享受在前”,钱包吃亏在后了。这种马路上拉客的勾当,肯定是“现开销”,当场就让你摸出真金白银。像银行卡之类的“免费午餐”,一开始是为了跑马圈地,抢占到市场份额后,不是都变免费为收费了?至于网上免费邮箱,不是属于烧钱阶段,就是可以靠广告自负盈亏,看似免费,你不是付出了时间,就是消费了广告。

有人认为“免费午餐”还是有的。类似上月底,日本政府决定对全体国民颁发特别补助金,平均每户大约可以得到3.8万日元;中国澳门也再度推出向永久及非永久居民派发不少于5000元及3000元的现金分享计划;而中国的台湾也首度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每户1万新台币的“消费卡”的行为是真正的“免费午餐”,其实这些资金是征税而来,现在分发给百姓实在是“还富于民”。虽然这么做相比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项目投资,对刺激消费作用更直接,而且是“一次性”的。而目前我们的个别地方,把一些节庆时期给低保户的补助之类的“准规定动作”,包装为“红包发放”的“免费午餐”就有些作秀过头了。

作为个人来说,快过年了,一方面该花还是要花,另一方面要睁大眼睛,不该花的千万不要花。前述早报报道中一位“老总”的话特别值得注意:“现在经济形势不景气了,有生意做当然要做。”

上海 沈若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