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神秘铁函(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早报记者 龚菲    
金陵大报恩寺地宫其形制如“沉井式”

昨天,起吊机打开了金陵大报恩寺地宫之门,这座已有600年历史的皇家寺庙下埋藏的宝物即将与世人见面。地宫覆顶石吊起后,发现了一个铁函,专家推测此为佛舍利函,根据法门寺地宫出土佛舍利宝函的经验,此类铁函应该会有几层套叠,全部打开需要一定时间。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看,金陵大报恩寺的地宫没有被盗过,保存非常完整。”在昨天新闻发布会现场,负责该考古工程的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表示。

“沉井式”地宫保存完好 

明永乐十年修建的古金陵大报恩寺,其奢华程度早在中世纪就闻名于世,在经历了塔毁、外国侵略者入侵、朝代变更之后,宝塔地宫依旧保存完好实属不易。据华国荣介绍,从2006年2月开始的针对金陵大报恩寺塔重建项目的遗址考古共分两期,首期并未找到地宫。

“二期考古探明了地宫塔基遗址及地宫位置;随后发现了古大报恩寺主殿墙基和柱础。”华国荣告诉早报记者,地宫的底部就在塔基中心,去年年底终于发现了圆形的地宫,2008年4月,开始对地宫遗址进行初步清理。

华国荣介绍,金陵大报恩寺的地宫结构和法门寺地宫不一样,法门寺唐代的地宫是甬道式的,而宋明的地宫都是沉井式的,金陵大报恩寺地宫就是由有地面向下延伸,其形制如“沉井式”,建造比较规范,一层土一层石块,深度近5米。在清理了25层夯土土层后,考古人员发现了地下4.2米处的具有地宫大门标识作用的覆顶石。专家确认,地宫保存完好。

有望出土宝函及供奉圣物

昨天下午,早报记者来到考古现场,看到一个小型起吊机已深入“井内”。据介绍,圆形的地宫如同一口深井,直径2.2米,在圆井的正中间,还发现四块石板拼起的方框,未见渗水,放有一层铜钱。华国荣表示,结构和内容正在逐步认识过程中。

据了解,今年5月29日,相关单位邀请了曾有地宫挖掘经验,参与了法门寺、雷峰塔、汶上宝相寺塔地宫挖掘的多名专家,以及北京、浙江、省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研讨,拟定了地宫开挖过程中的文物保护预案。“雷峰塔地宫是根据铺在上方的石块确定位置,根据经验,这次我们决定将石块吊起。”华国荣说,在专家的指导下,吊起了地宫之上覆盖的两层青石板,打开了地宫之门。

“从发掘的情况看,地宫保存完好,除了第一块石框外面有渗水,下面均没有太多淤泥和污水。”华国荣指出,现场发现的铜钱推测是用绳子串连起来后放置在地宫内的,因为在发现铜钱的附近还看到了穿钱用的绳子。华国荣推测,除了铜钱,地宫内还有石函、铁函、或者银函,及比较珍贵的供奉圣物、金银塔等。

遗址旁将复建宝塔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曹志君昨天表示,法门寺地宫考古结束后,将在其附近建博物馆展出出土文物,南京文物部门届时也将会向公众展示所有地宫之宝。

据了解,规划重建的琉璃塔继承古塔外观风貌,塔总高108米,九层八面,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新建新塔地宫向北移20米,建成后对外开放,附近还将拟建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不在原址重建的原因就是保护文物,还可以在新塔上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让原有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示。”曹志君说。

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表示,不鼓励对金陵大报恩寺地宫的考古发掘进行现场直播,因为开放式直播和拍摄会有损文物保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