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两岸关系的两个3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是两岸关系发展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点。
这个文件,为台湾问题发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政治和解信息,大家都是中国人,“爱国一家”。并且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已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二是两岸“三通”信息,表示“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希望两岸能“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两岸三十年来,风风雨雨,摩擦不断,道路坎坷,然而毕竟有了盼头。今春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台湾岛内,认同两岸同属中国、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上台,而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下台了。台湾的“海基会”和大陆的“海协会”恢复功能,并且已于今年11月4日就两岸海运、空运、邮政与食品安全签订了“四项协议”,还讨论了两岸合作抗击国际金融风暴等相关事项。两岸的直接“三通”,已于今年12月15日基本实现了,僵持对立了几十年的两岸政治关系也立刻缓解了,两岸人民、全世界华人和国际舆论无不同声为之拍手叫好。

如果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时间为界,有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之分。前三十年,基本上是“武装对峙”,其中1950年代中期以后一段时间的对台政策,虽曾提出以“和平解放”代替“武力解放”,但整个说来,当时的和平政策不过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辅助手段而已。后三十年,就不一样了,有了质的变化,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不再是一些人所简单理解的民族爱国主义,而是从改革开放、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包括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经济出发的。如果把上述“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转变,视为我对台政策的第一次战略性调整的话,那么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的转变,则应视为对台政策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今年4月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方针,特别强调“和平发展”,则可视为我对台政策的第三次战略性调整,是对《告台湾同胞书》所体现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化和灵活化。

在台湾,人们对《告台湾同胞书》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当年所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其实是充满善意的,但并不能被台湾当局中的一些人所理解,甚至笼统地扣以“统战阴谋”的大帽子。三十年实践证明,这不但不是“阴谋”,而且充满善意、有利台湾、有利两岸人民福祉。这个善意,现今正在逐步实现之中。遗憾的是,误解依然存在,最近大陆赠送台湾一对大熊猫,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却同样也被一些人扣以“统战阴谋”的大帽子。

说到“统战”,我看也有一个“正名”的问题。其实所谓“统战”,就是要把一切可能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消除成见,寻求“共识”,化敌为友,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其所主张的,一是团结,二是和解,三是发展;其所反对的,一是分裂,二是恶斗,三是阻碍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后退。三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实际上就是为了这个目标。祖国大陆所采取的一切惠台措施,包括最近赠送台湾的一对大熊猫在内,都是在沿着《告台湾同胞书》所指引的方向继续努力,相信这对增进台湾和两岸人民的福祉都会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李家泉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前副所长,资深研究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