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寻访"中华第一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说起武威,铜奔马的形象就会渐渐浮出记忆,一匹平步青云的马,穿越时空,以凝固的青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那种震撼是无以言表的。武威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由这样一匹马来诉说,已经足够了。
因而,去武威的第一站,应该是雷台,这里是铜奔马的发掘地。
武威也称凉州。2100年前,河西走廊的第一座城池在这里诞生,它就是匈奴人修筑的故臧城,是凉州城最早的雏形。公元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大败匈奴,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为显示汉军的武功军威而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郡。三国时,魏文帝因这里地处西方气候寒冷而设置凉州。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四个凉国都曾在此建都兴国,加之隋末唐初李轨在这里建立大凉国,凉州成为显赫一时的“五凉古都”。
五凉时期,凉州畜牧业的发达,尤其是马匹的大量繁衍,直接影响了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机动能力,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西域诸国,对于马的需求,已是求之若渴。那时,河西走廊的骑兵就名扬天下,被洛阳人称赞为:“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从历史走向雷台,马的威武雄姿,一直是这块土地上奔驰的灵魂。
如今的雷台已是一座旅游景区。在景区内展示了铸造精美的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修建了堪称中华之最的汉风大门,铸造了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俑,建造了凝聚汉文化精萃的三幅浮雕。这些与那匹被岁月磨砺得光彩四射的铜奔马是相匹配的。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
1969年,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内出土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共221件。其中有铸造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99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铜奔马。
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之极品。
事实上,马踏飞燕是古代西域草原上所有马的集合,是智慧者和勇武者的化身,是裹尸者永不消散的精魂,是一万年的草原之灵,是理想之花中最绚丽的枝叶和花瓣。
在河西走廊,许多文物古迹中都有马的形象,例如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顶壁画天马、敦煌佛爷庙魏晋墓画像砖翼马、敦煌三危山老君堂唐天马砖以及瓜州榆林窟西夏第3窟窟顶壁画翼马。榆林窟第10窟的翼马,更是把马的形象推到了极致。那匹马双翼舒展,似有腾云驾雾之势,又有傲视苍穹之高贵。在敦煌博物馆,敦煌唐砖天马别有情趣,它把马的飞奔,把马的灵巧,用活泼的绶带表现了出来,以天马舒展的四足渲染了腾飞之姿。
马踏飞燕是所有的这些马的代表。这尊青铜的器物,把马的形象推向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无论从哪个方向看,人们都会从内心里确切地指认:是的,是这样的,真正的马,就是这样的啊!
走出雷台景区,走入平常街巷,西凉之风扑面而来,那仿佛又是一种马上驰骋之后的安闲与享受。尤其那酿皮子、凉粉、中秋大月饼这些凉州美味,让人在思古的沉重中找到了一块地域沉积的文化品相。
武威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风韵长存。以雷台为代表的文物景点,以铜奔马为代表的珍贵馆藏文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味,构建成凉州恢弘壮观的历史文化长廊,不断涵养、壮大着这座古城的文化根脉。(胡 杨)






 
关键词: 寻访 中华 国学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