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小书店的艰难时世(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温馨而充实的阿麦书房

香港“二楼书店”的兴盛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利润微薄,通常设在租金较地铺低廉的二楼、三楼,并成为香港书业的一道风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租金的日益昂贵,再加上阅读环境的逐步边缘化,“二楼书店”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东方早报记者石剑峰
上周末,正在香港采访的上海某报编辑顾明按照以往的习惯前往铜锣湾恩平道52号2楼A室——阿麦书房,但这次他吃了闭门羹。阿麦书房已于2月28日关门歇业了,而位于湾仔香港艺术中心底楼的阿麦书房别馆则在去年12月租约到期就关门大吉。备受文艺青年喜爱的这一香港文化地标,彻底从游客的人文香港旅程图上消失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极具香港特色的香港二楼书店倒闭了大一批,阿麦只是其中的一家,形势在今年可能更为严峻。”香港文化评论家梁文道对早报记者说。
打开阿麦书房的官方网站,醒目的“搬迁启示”挂在网页上,“阿麦书房(恩平道)即日起暂停营业”,时间落款是“2009年2月28日”。成立5年的阿麦书房虽然成了香港的文化地标,相关的报道不计其数,但这样一家别具特色的二楼书店自开张以来其实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依然是闹市区的“高租金”。在告别词中,“阿麦”说:“在经营成本高企利润微薄的实际环境下,要维持一家位处于铜锣湾的实体书店实在是太奢侈了。”不过,“阿麦”二字并未完全消失,几年前阿麦书店的老板James(本名庄国栋)在书店附近开了家西餐厅“阿麦厨房”,原来书店中的书和唱片将有一部分搬至餐厅售卖,餐厅也可能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至少我们还保留一切可能性。”“阿麦”说。
2004年受朋友启发,James在铜锣湾恩平道52号2楼A室创立了一家极具艺术气息的二楼书店——阿麦书房。老板James曾介绍,阿麦的名字出自布莱希特名剧《三分钱歌剧》,剧中有一个叫做“Mackie”的角色,于是以此作店名,中文译作阿麦。这间“不像书店的书店”着意建立书店的独特个性,标榜“新的阅读时代,新的上楼书店”的阿麦书房,除了售卖创意文化类书籍,阿麦书房更自资出版音乐CD及杂志,并与其他学术团体合办活动。很快,阿麦成为爱书及爱音乐人的聚脚点,甚至是内地及中国台湾文艺青年的朝圣地。2006年,阿麦书房别馆进驻香港艺术中心,James原本想从此大干一场,但2008年12月租约到期之后,双方不再续约,别馆仅仅维持了2年时间。
James最引以为傲的,是书房对细节的注重:“我们花很多时间去选书、排书,很认真地搞好我们的网站,写好书介。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和读者建立信赖。”阿麦书房的网站做得非常精致,不少大陆读者都通过网站向阿麦邮购港台图书和独立音乐唱片。
很多香港同行奇怪,阿麦不卖《哈利·波特》和其他最佳畅销书,反而一些比较冷门的书在这里销量却很不错,数量可能比他们所有的存货还要多,有时候甚至比全港书店的总销售量还要多。James曾说,阿麦书店不卖一般的书,只卖针对个别市场空间的书。他的书店经营理念是,书店不单卖书,还是文化平台。爱书的人,一般也爱电影爱音乐,他们把相关的文化产品放在一起,开拓市场。“我未必能做到十分学术,也未必能够十分契合文史哲的传统,但我起码可以坚持做得不那么大众化。”James曾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