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谁说《论语》可以随便诠释(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天才与准天才的美妙聚会
“朋”有结伴而来的意思,“自”乃发自由衷之意,不是你去邀请,你去利诱,你去强迫,你去组织,“远方”即非你的左邻右里,你的红白二事,你的吃喝玩乐。古代交通不发达,除非贸易或出征,基本都不远游,有朝一日,连群结队地去参访一人,那肯定是仰慕信服此人的学问,餐风露宿,不远千里,为求一面,为求一语。那种感情是无法以正常的关系表达的,所以昵称为弟子,如弟如子,这世间上还有比这更肝胆相照的关系吗,还有比这发自内心的爱敬更纯粹吗?
“乐”是有喜形于色的情意(与上文的“说”是互文见义,似异实同),他们来拜访的肯定是一个天才,一个值得依归的人物,而他们本身起码是准天才,未来也是值得被人依归的人物,这些人走在一起是多么美妙的聚会啊,人类历史上又有几次这样的聚会啊,那真是佳期良辰,文明就是靠这样的机遇而推进的。孔子当然知道盛宴难逢啊,所以“亦”字真是苦乐参半的唏嘘。其实也是与他相依相守的弟子们一字千金的嘉言,他的伟大是由很多人不离不弃成全的。
儒家君子的傲骨
孔子勇于脱离掌握知识特权的贵族,希望千千万万人可以得到学习知识的权利。他佩服周公制礼作乐,将原来紧握在巫师君主手中的知识转化为人人皆有机会体验的礼乐。通过学礼,人人可以感受到做人的尊严;通过音乐的传播,人类的情感可以得到更好的调节,这是一种对原来被奴役的平民百姓的最大的关爱,让他们可以逐步摆脱简陋的生活环境与模式。当时很多君主不尊重礼乐,其实是在摧毁平民进步的机会,所以孔子大声疾呼,九死未悔。然而事实却让孔子清楚明白,有些事情不是个人所能改变,只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孔子给后人留下极为宝贵的身教。
学而乐,孤独而悦,能够为时所用,那是更乐,能够为人所重,那是更悦,得此二端,已经足为君子。孔子啊,夫子啊,真是循循善诱。大家都是常人,大家都活在纷乱的世间,哪有那么多良辰美景呢?
“人不知”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君子在此时发出一声牢骚,也是人之常情。而孔子的非凡处就是不悖人情,不会强迫弟子们打完你左脸还求人家再给你右脸一巴掌,舍得左边眼睛还要再舍得右边眼睛。他只是委婉地希望在“人不知”的时候,弟子们能够“不愠”。到了这样的人生境界,当然不会破口大骂,“愠”是一丝丝的不高兴。
孔子在此树立儒家最高标准、最强傲骨,就是处之泰然,以自己为君子中的君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学”之乐,并且值得“有朋自远方来”,大概儒家之待己待人待世间,爱己爱人爱世间,亦尽于此矣。
(杨智深,香港学者,著名编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