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季羡林请辞桂冠看社会“尚名心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季羡林先生在最近出版的《病榻杂记》中称,希望从他头顶摘下民间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如此,“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见1月7日《北京娱乐信报》)
 季老在书中言之切切,“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 学界向有“北季南饶”之说,季老先生的学识自不容置疑。而今请辞头上的三项桂冠,说起来已属不易,做起来确实更难———“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均是民间推崇,但难免有人心向往之。所以,在对季老谦恭的盛赞之余,我们也不宜再打扰季老的清闲之意。我们更值得反思的,是季老为“身上的泡沫”所累折射出的社会异样的“尚名心态”。
 去年去世的“当代毕昇”王选曾经说过:“现在靠虚名过日子。自己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处在最前沿,但是无名小卒,说话没分量。今年自己68岁,虽然3年前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却离学科前沿远了。”两位不同领域内的顶级名人为名而惴惴不安,说明社会在尊崇名人上,目光和热情过多地投放到了其名之上,而忽略了名所依附的实。换言之,人们关注的目光并非集中于国学成就或科技进步,而是提起季羡林、王选,首先津津乐道的是“国学大师”、或“当代毕昇”的名号。
 当然,名与实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实也就没有名,推崇其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即是认可其实。但是,对一位功成名就的老人,名号成为其所有一切的价值意义,相对的,其真正的成就则可能淡出人们的视野。再加上一些不切实际的炒作,更容易使得社会上追逐名人之风愈演愈烈。
 如此现象在某些学术活动中表露得更为直接。譬如一些学术讲座中,其规格往往并不是以内容来左右,而往往以讲座人的名号来决定,讲座人如果是著名教授、博导、院士,那么,无论其所讲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内容是否精彩,大概都会被定义为一场高水平讲座而备受关注。如此心态,与很多人只关注季羡林、王选之名,又何其相似乃尔?
 归根结底,这还是学界的浮躁在作祟。浮躁之下,季羡林和王选都试图洗掉“身上的泡沫”,露出真面目,不再为名所累。由此,社会的“尚名心态”也确实需要反思了。
    作者:燕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