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红学家土默热:打开西溪,看到了别样《红楼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身在长春,心在杭州”的红学家土默热—— 


  打开西溪,看到了别样《红楼梦》


  一个东北大汉,还不是汉人,却生生把《红楼梦》与杭州扯上关系,想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红楼梦》虽然用了不少北京话,但表达的却是江南人的习俗,那种软软、糯糯的味道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如贾母摸骨牌,随口说出一句‘六桥梅花香彻骨’,湘云所作的‘双悬日月照乾坤’,‘大观园’的名字等,都可以在杭州找到现实对应,这么多元素群体性出现在一本书中,可以断定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上周日在西溪湿地举行了一场“杭州与红楼梦”研讨会,“新红学”专家土默热说:“大凡小说的场景可以天马行空,唯有作者的文化积淀无法掩藏。”


  现居长春的土默热是蒙古族人,曾在教育系统工作10多年,后来从政,副省级干部,在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任兼职教授。有意思的是,他大学所学专业是自然地理,研究《红楼梦》纯属业余爱好。


  “我只是给红学家们打开了另一个窗口,看到了另一个《红楼梦》,原来他们看到的是颐和园,现在窗子里看出去是西溪。”土默热对记者说。


  去年,土默热又完成了4篇研究文章,分别是《马塍花窠红楼梦》、《芒种节祭饯花神与杭州三山香市》、《沁芳溪与流香溪》、《游西溪探大观指南》,从多个角度再次论证《红楼梦》与杭州的渊源。


  很多人拿着《游西溪探大观指南》到西溪访古,结果到实地看了十分失望,因为根本找不到《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兴亡更替,山河变迁,300多年前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找不到大观园的原型很正常。”土默热指着西溪湿地里蓬勃的芦苇,对记者解释。


    坐着船,他为大家详细描绘了一幅虚拟的大观园全景图。西溪湿地公园内的“高庄”是清初权臣高士奇为接待康熙南巡而修建的园林建筑,《红楼梦》“借省亲事写南巡”,书中元妃省亲就根据康熙临幸高庄的场景所写。康熙1699年从松木场乘船至木桥头,因此“木桥头”后来改称“御临桥”,民间又称“王家桥”,桥畔的水池和河闸也改称“御临池”和“御临闸”。 


  土默热还指出,高庄又称“竹窗”,正是“潇湘馆”的原型;高庄北边另一所贵族园林“洪钟别业”原是洪昇家族的府邸园林,也是书中贾府和“怡红院”的原型,“怡红”者,“宜洪”也;“蕉园姐妹”柴静仪的“柴门”是“稻香村”的原型,千年以来鲜花香草遍地的“花坞”是“蘅芜苑”的原型,芦花如雪的“秋雪庵”是“芦雪庵”的原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景点几乎都能在西溪湿地找到对应。


  最初,土默热从比较文学入手,发现《长生殿》与《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人物性格、故事发展乃至很多细微之处都非常相像。他大胆推测,《长生殿》与《红楼梦》出自同一人之手。


  “于是,我开始研究洪昇及其家族,待把历史背景和周遭人物一一挖掘出来后,不由得大吃一惊:出生于钱塘世宦之家的洪昇,无论身世、经历、才情,都与《红楼梦》的作者身份相符,洪家家难、蕉园诗社,高士奇接驾……一切和《红楼梦》里的情节太吻合了。”土默热很兴奋。


  1975年,土默热来到杭州,从松木场乘船进入西溪考察。让他失望的是,兴盛一时的明清园林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怡红院和潇湘馆的原型遗址荡然无存。“拿着书中的诗反复对照,总觉得不对路,幸运的是,我后来找到了高庄,以及尚在人们口中流传的秋雪庵、杏花村、九间楼、梅花泉等遗址。”


  此后,他又7次趁节假日来杭州实地考察,“我觉得自己的足迹遍及古迹遗存、大街小巷,心心念念都是杭州、西溪,因此还被家人称为“身在长春,心在杭州”。(王湛 周理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