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陶渊明的游墓诗情与陶渊明墓地寻踪(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本条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邓粲《晋纪》: 


    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王湛曾任汝南内史,故称王汝南。王济是他的兄长王浑的儿子。“除所生服”的“所生”是指父母,这里作为偏义词使用是专指王湛的父亲曹魏司空王昶。王济十分偶然地发现他的这位“傻叔叔”不仅极为聪明、博学,长于清谈,而且擅长骑术,通晓武功,而王济本人平日既以清谈著称,更以“马癖”闻名。而南朝宋刘敬叔(?—468?)在《异苑》卷六中叙述了更为神奇的游墓故事:


    晋清河陆机初入洛,次河南之偃师。时久结阴,望道左若有民居,因往投宿,见一少年,神姿端远,置《易》投壶,与机言论,妙得玄微。机心服其能,无以酹抗。乃提纬古今,总验名实,此年少不甚欣解。既晓便去,税骖逆旅,问逆旅妪。妪曰:“此东数十里无村落,止有山阳王家塚尔。”机乃怪怅,还睇昨路,空野霾云,拱木蔽日,方知昨所遇者信王弼也。一说陆云独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从。忽望草中有火光,云时饥乏,因而诣前。至一家墙院甚整,便寄宿,见一年少可二十余,丰姿甚嘉,论叙平生,不异于人。寻共说《老子》,极有辞致。云出,临别语云:“我是山阳王辅嗣。”云出门回望向处,止是一塚。云始谓俄顷已经三日,乃大怪怅。


    王弼(226—249),字辅嗣,曹魏正始时期(240-249)的著名玄学家,著有《老子注》和《周易略例》等书。他在学术上成就极高,是魏晋玄学的奠基人之一,但英年早逝,享年仅有23岁。他的鬼魂在墓中为西晋著名诗人陆机、陆云兄弟解说《周易》和《老子》,这种志怪故事在本质上正反映了魏晋名士喜欢游墓的习俗,实可与上引《世说新语·识鉴》第26条以及《世说新语·赏誉》第17条互相印证。


    当时的世族墓地一般都要设置守卫。如《世说新语·赏誉》第43条刘孝标注所引《晋阳秋》就说:“石勒为逖母墓置守吏。”祖逖就是那位中流击楫的英雄。石勒作为十六国时期后赵著名的羯族政治家为祖逖母亲的墓地设置守卫,这足以表明他对这位英雄的尊重。而事实上,这几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墓园的通例。因此,游墓这种文化活动就与当时的家族关系密不可分。如果陶渊明与周家后人不熟悉,如果没有周家人的积极参与,如果陶、周二族没有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交谊,那么,游于“周家墓柏下”的娱乐活动就不能进行,否则,陶渊明等人就会被赶跑,甚至会遭到周家僮仆的一顿殴打。在我国中古时代,周氏家族有三支,即庐江周氏、义兴周氏和永安周氏。陶诗所谓“周家”是指庐江周氏。江西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吴国富教授指出:“陶渊明有《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一诗,柴桑故居有陶周两家坟山紧密相连的情况,因此这首诗歌所咏就是附近周家的墓地。”这种判断是符合实际的。《晋书·周访传》: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祖纂,吴威远将军。父敏,左中郎将。……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与李矩、郭默相结,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初,访少时遇善相者庐江陈训,谓访与陶侃曰:“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寿,周当下寿,优劣更由年耳。”访小侃一岁,太兴三年卒,时年六十一。帝哭之甚恸,诏赠征西将军,谥曰壮,立碑于本郡。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