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胡适到李银河的微妙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浪博客摩罗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适先生有一句很具人文关怀的感慨:“人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着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进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药给他们吃,叫他们自己欺骗自己,安慰自己。”(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胡适文存·三》2-3页,黄山书社1996年出版)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胡适先生的感慨被一位著名的精英知识分子做了一些修改,根据这位著名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意思,那个句子的后半部分必须进行替换。全句应该改为:“人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着无数人们的冻饿,竟然不知道他们本来就是丑的、懒惰的、笨的,就应该被淘汰的。”


    这位著名的精英知识分子名叫李银河。


    李银河精英一直致力于同性恋者的权利的维护和辩护,我以为她的意思是要为弱势群体挣一份尊严。原来她最瞧不起的就是弱势群体,原来她认为弱势群体本来就没有尊严。


    李银河精英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贫穷是罪恶。早就听到过这种说法,原来很不理解,因为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一直是表扬贫穷的。其实,贫穷有什么可表扬的呢?在几千年弱肉强食的历史中,贫穷不一直就是罪恶吗?贫穷就是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败下阵来。失败有什么可表扬的呢?贫穷不是美的,是丑的;不是值得骄傲的,是值得羞愧的。或者是比较懒惰,或者是比较笨,或者是不够幸运。如果一个人活成了下层人,那就是活得最失败的人,被淘汰的人,有什么可表扬的呢?”


    社会控制集团用制度的方式安排大多数人成为穷人之后,马上说:“贫穷就是罪恶,所以你们是罪恶的。”接着说:“因为你是罪恶的,所以我必须统治你。”再接着说:“我统治你太辛苦了,所以你必须把钱都交给我,你必须安心当穷人。”


    这个集团的下一代接着说:“贫穷就是罪恶,所以你们是罪恶的。”接着说:“因为你是罪恶的,所以我必须统治你。”再接着说:“我统治你太辛苦了,所以你必须把钱都交给我,你必须安心当穷人。”


    如此循环往复,永不改变。李银河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那部电影,我没看过。从李银河的介绍来看,也就是精英群体为了永远奴役穷人而刻意虚构了穷人群体的自私、麻木、残忍、欺骗、冷酷、奴役、猥亵、强奸。这种从道德上将穷人彻底打倒,为精英群体的统治制造理由的学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文学术体系。鲁迅的后人过度强调他的“国民性批判”,就是为了充实这种人文学术。其实在鲁迅看来,上流社会的“自私、麻木、残忍、欺骗、冷酷、奴役、猥亵、强奸”远远多于底层社会(一个原因是他们犯罪的权力太大、机会太多),所以用论文进行国民性批判时,主要在批判精英群体,只是李银河精英未必愿意了解这一点。


    我收集过很多精英人物对于底层群体的否定性的描述和评价,一般都说得比较学术,比较具有修饰性,像李银河精英这样,对“下层人”诅咒得如此不戴面纱、不穿衣服的,尚是第一次看到。看来,精英的素质就像精英群体所控制的股市一样,颇有点故意下跌的趋势。


    也许,李银河精英致力于同性恋者的权利的维护和辩护,因为是为自己说话,所以她认为很正义。如果一个人不是穷人却同情穷人并为穷人说话,甚至像茅于轼老先生那样“为穷人办事”,那就很不正义了。


    那些穷人用自己的血汗喂饱了这么多羞辱自己诅咒自己的知识分子,却永远不知道为自己辩护一句。“瞧,穷人多么弱智!真是活该!”——这话是我特意为李银河精英补充的,因为她太忙,一时忘了强调这一点。

 
    附录:李银河原文——
                                一部令人震惊的电影  
李银河 
原载天涯网

  昨天看了一个电影《狗镇》,感觉用震撼来形容都嫌不够,也许要用震惊才行。


  
  影片写一个黑社会老大的女儿格瑞丝(妮可·基德曼扮演)认为爸爸不正义,不想再做他的女儿,逃到偏僻深山中的狗镇。狗镇中的人们自私、麻木、残忍,把格瑞丝对穷人的浪漫想象打得粉碎。她的善良换来的是欺骗、冷酷、奴役、猥亵、强奸。她向往的天堂原来是地狱。最后她父亲来解救她时,她脖子上戴着枷锁,走路时用锁链拖着一个磨盘,因为躺在床上无法反抗,镇里所有的男人都强奸过她。她对父亲的权力从否定到肯定。当她父亲建议杀条狗吓吓镇上的人作为了断时,格瑞丝的建议是把全镇烧光杀光,并且冷血地亲手打死了欺骗她爱情的伪君子,没有一分钟的犹豫。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影片明显的“政治不正确”,对穷人人性弱点的揭露毫不留情,有明显尼采哲学的意味。简直可以说完全是尼采哲学的电影版图解。但是,它绝不像我们那些政治思想图解的影片,只有骨头没有肉,它所有的人物、事件、思绪都真实可信,有血有肉,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尽管全剧没有用实景而完全是舞台布景拍摄,这点也很惊人)。因此,观影效果更为强烈。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你们都该死,你们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它就能做到,让每个看完电影的人在黑帮血洗狗镇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快感,欢呼雀跃,觉得解气之极。在片尾字幕时,还怕它的意思不够清楚,在背景中放了几十幅贫民窟的真实照片,肮脏、丑陋、血里糊拉。


  
  前些时看到一位生在农村的知识精英的文章,批评鲁迅对下层人的描写(如阿Q),说他把下层人写得愚昧、麻木,是利用手中的话语权欺负穷人,不正义。在他看来,只有讴歌穷人才是正义的。当时我对这文章就感觉有点似是而非。看了《狗镇》,才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贫穷是罪恶。早就听到过这种说法,原来很不理解,因为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一直是表扬贫穷的。其实,贫穷有什么可表扬的呢?在几千年弱肉强食的历史中,贫穷不一直就是罪恶吗?贫穷就是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败下阵来。失败有什么可表扬的呢?贫穷不是美的,是丑的;不是值得骄傲的,是值得羞愧的。或者是比较懒惰,或者是比较笨,或者是不够幸运。如果一个人活成了下层人,那就是活得最失败的人,被淘汰的人,有什么可表扬的呢?


  
  中国解放后的三十年有点特殊:人为地设置了下层人向上流动的障碍,如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如不许流动的户籍制度,如城乡双轨制,这就有点欺负穷人的意思,使农民对城里人有了怨气。使得上层显得不够正义,使得为下层说话有了点正义的味道。但是在人为障碍取消之后,这点正义也就慢慢消散了,我们又回到了尼采命题:贫穷到底是不是罪恶?


  
  总之,我觉得尼采和鲁迅如果没有走极端,没有说穷人就该死,那他们大体上还是站得住脚的,其理论有深刻的合理性,虽然显得有点“政治不正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