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我们了解儒学吗?(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儒家思想亦不反民主
儒家反民主么?儒家讲顺天应人,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朝代更替,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只是儒家文化逻辑中的一个实践环节,儒家希望探求一种和谐的、稳定的、幸福的社会关系。这种探求才是儒家精神的体现。在那个时代没有两党制,代议制,站在现代政治的角度去批评古代的儒家岂非笑谈?儒家是至刚至猛的学问,从来没有过愚忠。儒家讲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儒家还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间文学也广泛流传着“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的说法,至于我们在课本里看到的,坊间听到的儒家愚忠的说法,纯属后世恶意泼污水而已。光绪年间力求变法改良,实行君主立宪的诸位皆是饱学鸿儒。试问如果儒学反民主,何以深受儒家影响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实现了现代民主?而五四时期的思想斗士,哪一位不是继承儒家学脉而为国上下求索的呢?儒家历来不缺乏舍身取义的斗士和探索真知的先哲,纵有短暂的蒙昧期,也会很快有新鲜思想闪耀。近代的颓相实在是与儒家没有根本的关系,如果有的话,只能说是被政治谬用了。
消解民族文化等于消解民族灵魂
至于儒家导致民族性软弱之言,实在不可以脱离历史、脱离政治、脱离地缘而空谈。汉武独尊儒术而匈奴败北;宋祖重文轻武而失半壁江山,这是什么道理?还是那句话,不了解历史的人,或者仅仅从中学历史课本里面了解历史的人,实在是没有资格评价文化。
儒生讲求“正、诚、格、致、修、齐、治、平”,讲求“内圣而外王”,儒生从来不是酸腐的,正如科举制度根本就不是垃圾一样。儒学是天道的玄思,是社会的实践,更是个人的修炼,所谓“君子不欺暗室”,洪、毅、亮、直是儒生品格的体现,这些内容、这些事例在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比比皆是。而文艺作品中挖苦的腐儒形象,实在是有墙倒众人推,起哄泼脏水之嫌疑。
诚然,任何一种文化均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不可否认在宋明之后儒家的一些思想走入极端,在社会实践上压抑了人性的自由。但正如基督教在中世纪压抑了欧洲千年之久,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并未对基督教进行侮辱性的清算。现代西方文明以基督教精神发展人文关怀,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动力;而基督教思想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进行改良。由此西方公众既未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又未因传统文化的崩溃而信仰迷乱。可惜的是,儒家从未拒绝改良,而历史并未给儒家以机会。可怕的是,任何一种传统文化承袭千年,其文化核心已经与公众意识默契融合,成为公众思想和行为的主要方式,消解民族的文化相当于消解民族的灵魂,灵魂消解了,死亡还会远么?
儒学重建要依靠教育
两种力量将儒学乃至传统文化烙下了封印。一曰民风,一曰教育。民风随处可见,本人前半部分着力批评的,正是对传统无知但妄谈批判的公众思维习惯,这些批评者中更不乏社会精英。公众对儒家及传统文化采取一种轻薄的态度,或批评、或调侃、或在文艺作品中胡编乱造,其思想方法完全没有逃离中学课本的范围,但其态度完全带有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试问如果不尊重文化,又何谈学习文化,又何谈发展文化?儒学和传统在政治运动中已经被侮辱毁坏,在公众心目中不再有片瓦之地,如果要重新建立谈何容易?
重新建立也不是没有可能,那就是依靠教育,民风问题亦即是教育问题。但以当前的教育方法,儒学复兴更是水中望月缘木求鱼。儒学之体在于天道的玄思和人文的关怀,而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对于天道的玄思仍然讳莫如深,以无神论为圭臬的教育体系岂能容得泛神论的天道玄思存在?没有了天道玄思,何谈人文关怀?缺乏天心我心的统一思考,儒家的道德教化即是枯燥的说教,即是一纸空文,即是之乎者也的文化标签而已。几十年来意识形态管理部门盖棺论定的“反对封建思想”的烙印仍然打在各种书本和媒体上,即便在百度搜索儒家二字,“百度百科”的内容也未出课本之右。种种的“反封建”标准答案仍然成为学生的考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年轻人祭孔、学儒、背诵诗文,除了增加课业负担途遭埋怨之外,很难起到任何效果,反而增加了公众对儒家的反感情绪。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管理部门的思想必须首先转变,必须以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乃至尊重人性尊重天道的态度去对待文化问题。最简单的建议,不必要求小学生去背诵弟子规,更不必在课本里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多么伟大”。只要在课本里面删掉“反封建和斗争的内容”,告诉学生:“古代人的生活是很美好的,不论如何我们都要尊重祖先。文化是神圣的,正如头顶上的湛湛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张迪欧)






 
关键词: 儒学 国学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