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替古人担忧”要防两个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千百年来,商纣王一直以暴戾为后人熟知,然而近日却有学者坚称纣王是一位文武双全、功勋卓越的帝王。口出此言者不是别人,正是复旦教授钱文忠。(4月12日《成都晚报》) 


  此事惹起轩然大波是必然的,因为其结论颠覆世人共识,且有违当下道德伦理。笔者认为,对此事应警惕两个误区,一是来自民间的自以为是的道德鞭挞,二是历史研究者的学术浮躁。


  事实上,前尘隔海,古人不再,商纣王是好还是坏,对于不具备渊博历史知识、且此生也不可能进行相关历史研究的百姓来讲,其实对此可以用“管我鸟事,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来一笑而过。但看了此新闻在网上引起的反应,却是大量网友们指斥专家结论“伤害了我”。这些基本上只是读了《封神演义》神话小说或看了《封神演义》电影,或对历史只是一知半解的人,却来与专门研究先秦历史的学者争辩历史问题,其实是一种挟民间话语“暴力”的一种叫板,缺乏对于学者的基本尊重,以一副无知者无畏的姿态,在网络的匿名宣泄中享受快感,他们的义愤填膺其实并不真诚。


  一些人只图嘴上快活的底气在于,其一,安全,现在教授不是博得了个“叫兽”的别称了吗,因而谩骂学术权威在网络上也形成了另一种风潮,且不担心有任何罪名会来责罚;其二,有“共识”托底,由文艺作品强化而盖馆论定的结论,已将诸如商纣王之类历史人物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众口一辞,对一切敢于对历史结论说“不”的人加以攻击的当然理由。反过来我们想想,历史文化遗承扬弃常常受着现实社会的选择性取舍,比如经过了“文化大革命”,几乎将历史研究造成了断裂损害。让历史研究多点不一样的声音,让考据与训诂形成百家争鸣之风,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一种崭新的气象吗?干吗动辄就将属于学术范畴的结论拿到现实世界里来进行道德拷问?这是以新的话语霸权压制异见,无助于学术的活跃。 


  反过来,不论钱教授的研究有无主导话语权的可能,一个学者的研究应该是严谨而精准的。笔者注意到钱教授是在《百家讲坛》上作此惊人之语的。在一个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体上耸人听闻,其结论有没有相关学界认可的权威性?《百家讲坛》因其将学术通俗化、典籍白话化而被人褒扬,也因其对于科学庸俗化、学术娱乐化而饱受诟病,那么,钱教授此语后面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值得质疑。


  我们不反对历史被“戏说”,如果那是文艺创作的话,虚构是它的权利;我们也理解并容许对于商纣王形象可能的歪曲进行校正,因为仅凭司马迁的“官方研究”及文艺作品《封神演义》的悠久教化,传导至今的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我们反对一种浮躁的学术作风。一些学者经《百家讲坛》包装获得了很大的商业成果,这也诱导了其他一些学者学术研究的商业化考量,他们耐不住追寻真理的清静无为,看轻“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馈赠,而急匆匆想将腹中那五车常识、八斗才华拿来尽可能多地换成利益,这种变味的学风是研究结论越来越追求轰动效果、只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原因。


  一厢情愿地“让学术归于学术”,是没有用的,因为时代的精神氛围支配衮衮苍生的价值取向,当急功近利成为一种流行追求时,清高如学者,也有可能会抛弃一灯如豆下枯索真理的恬淡与静寂之美,但愿钱教授为商纣王翻案的动机不是这样才好。


  杨光志(重庆 编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