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用公众的监督权来治理潜规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作者:十年砍柴 
  自吴思先生发明“潜规则”一词以来,这个词在民间引用率极高。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人也讳言这个词语。近日,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中纪委、监察部将于近期集中组织一次纠正不正之风活动,本次活动重点纠正三个方面的不正之风,一是权力寻租,二是霸王条款,三是各种潜规则。 
  承认有潜规则存在,并且要纠正、治理它,这是一种进步,可视为惩治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决心。而要治理潜规则,还需从制度层面彻底改良潜规则生存的土壤。 
  潜规则在中国颇有历史渊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主张用严刑峻法惩治贪渎,甚至使用把贪官剥皮揎草这类残忍的、非人道的手法。然而明朝中叶以后,官员贪污横行,各类潜规则(明清两代说的是“官场陋规”)花样翻新,生命力极强。海瑞晚年任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大员,主管官员监察)时,南京有官员请戏班子来给自己唱堂会,他要按照明太祖定下的法律廷杖这位官员,因为明太祖建国时提倡艰苦朴素,不许官员用优伶陈戏。南京多数官员对海大人如此认真地执行法律惊恐万状,有人便上疏弹劾海瑞沽名钓誉,不近人情,孤独的海瑞只好以辞职明志。 
  这个故事说明,当潜规则盛行时,必定消解法律法规,破坏公权力信用,坚持法律这类明规则的人,反而成为不容于主流的异类。 
  照说,明清的官员大多是科甲出身,熟悉儒家经典中忠君、廉洁、爱民之类的说辞,为什么一些人当了官就变坏了?关键是无论儒家学说的道德教化如何动听,皇家有关廉洁奉公的圣谕多么严厉,但对官员掌握的公权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要所有官员都像海瑞那样自我抵御巨大的诱惑,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帝制时代不可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对官员的监督,因为天下都是皇帝的私产,哪怕他长一百双眼睛,派无数的给事中、御史去巡查,因为民众是沉默的大多数,对官员的升迁、惩治起不到决定作用,所以没法真正杜绝潜规则,而且连御史玩起潜规则来照样得心应手。诚如黄宗羲所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今天,我们的国家性质和帝制时代完全不一样,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当然包括公众在反腐败中发挥主导作用。这需要从立法、司法、行政和舆论监督等各方面完善制度,尤其是要保障公民的监督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反腐败、治理潜规则中尤其管用。如果公众在生活中对潜规则、权力寻租等现象发现了,却不敢说或者说出来没任何反响,那反腐恐怕要“事倍功半”。 
  如今在一些大城市泊车,司机交停车费时如果不要发票,常常可以少交一半钱,因为停车管理员可以把这笔钱纳入私囊。连这样一点小小的权力都可能出现寻租,遑论其他。事实上,任何政治制度下都可能产生腐败行为,制度和腐败的发生无关,却和腐败的防治却大有关联。好的制度设计,能及时发现、惩治腐败,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腐败发生,让“明规则”大行其道,而潜规则就越来越无空间。 
  根治潜规则必须要改良其产生的土壤,而改良其土壤,最管用的是用制度保障公众行使监督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