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笔墨纸砚的命运(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其融中国绘画、书法、艺术雕刻、文化装饰为一体的特性,成为中华文化之“宝”,统称为“文房四宝”。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文房四宝”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抢救古老的中华瑰宝,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把“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文房四宝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列为重点专题调研项目,今年夏季及去年6月,文化组的委员赴安徽、浙江等地深入调研。
挑战 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冲撞
据考证,“文房四宝”之名源于南北朝时期。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调研组注意到,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生产都在快速地现代化,但是笔墨纸砚的生产技艺基本上是传统的手工方式。在宣州看到,宣纸生产要经过108道工序,仅处理原料青檀皮就要三蒸四洗,还要经过日晒雨淋,竹条鞭皮、捶打,历时一年。其中,捞纸工双手整天浸泡在水中,体力消耗大;而烘纸工则常年处于高温作业之中。
调研组还注意到,尽管耗费了那么大的体力和精力,但市场销售并不理想。除宣纸外,笔墨砚的产量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湖州,经营规模最大的王一品笔庄,2009年销售湖笔25万支,销售收入705万元,利润80万元。生产规模大的善琏含山湖笔厂年产毛笔55.5万支,销售收入340万元,利润11万元。砚,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而今歙砚的生产,基本上是依托少数几位良工来维持。墨的生产方式原始、陈旧,规模难以做大,市场更小。
挑战 产业发展与后继乏人的冲撞
让人揪心的是,由于从事笔墨纸砚生产的工人普遍工资水平低于其他行业,从业者日渐稀少,后继乏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仅湖州善琏一个地区的制笔从业者就有2000多人,而到了2009年,整个湖州地区的从业者只剩下499名。
糟糕的是,有些关键工序的技术人员,近10年都招不到人,只能延聘退休人员。其中的高端技艺,如徽墨墨模、徽砚的雕刻,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核心内容,有些还是著名传承人的看家本领。这些高端人才已经完全呈现老龄化的趋向,直接影响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挑战 传统书写与电脑书写的冲撞
考察“文房四宝”由盛而衰的历史,可知主要是因书写方法在近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变革。
“文房四宝”在近现代遇到的第一次冲击,是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硬笔书法的普及。
第二次冲击,是机械打字机的推广。
第三次冲击,也是最大的冲击,就是当下电脑和手机等数字化书写工具的广泛运用。
今天,“文房四宝”的市场急剧萎缩的要因,就是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书写方式的革命,使得“四宝”从原来的高度普及变成了如今极少数人的书画专用。特别是墨和砚,由于书画家已经广泛使用成品墨汁,它们几乎成了收藏品。
这种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之间的冲撞,显然不能用孰对孰错、孰好孰坏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或评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