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老青年”北岛:我只是中国新诗道路上的铺路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社武汉8月25日电 题:“老青年”北岛:我只是中国新诗道路上的铺路石
  中新社记者 张芹
  白色纯棉衬衣,胸口别着一支签字笔,卡其色裤子,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25日,应邀出席2016年武汉市诗歌节的诗人北岛小心穿过人群,走上卓尔书店讲台,也许是不太习惯四面八方伸来拍照的手机,见面会开始他显得略为拘束。
  无论是北岛本人还是主办方,都没想到这场小型见面会能吸引如此多的“粉丝”。不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老中青三代读者在狭窄的走道里席地而坐,几乎人手一本北岛诗集。
  “非常震惊,40年后回到武汉,我居然变成了明星。”自2012年患中风影响语言能力以后,北岛已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和开口。
  面对现场热情的诗迷,北岛面目平静,谈吐缓慢,他打趣道,“1990年在斯德哥尔摩创作《乡音》时,我孤独的仅剩下椅子,与今天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中国新诗代表性人物,67岁的北岛自诩“老青年”,他直言,自己的心态无关年龄,永远年轻。谈及中国新诗百年,汉语诗歌的未来,北岛称,相比3000年前的《诗经》,中国新诗就像孩子一样,正从童年走向青壮年。
  “大家不要着急,还早着呢。”在北岛看来,中国新诗未来道路还很长,和大多数现当代诗人一样,他也只是这条路上的一颗小小铺路石。
  见面会现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一本旧旧的诗集向北岛打招呼,更多的是一些踌躇满志的青年。当被问及网络时代对诗歌的影响时,北岛说,互联网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通过网络更多人认识、了解并且喜欢上了诗歌。
  “写诗容易,但一定要警惕语言垃圾。”面对众多“80后”、“90后”读者,北岛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严重,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年轻人还应该沉下心去阅读。
  见面会尾声,主持人询问是否有读者愿意上台朗诵北岛的诗歌,不少人举起手来跃跃欲试。或许是受到热情读者的感染,北岛主动提及自己在香港发起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他表示,希望有机会可以在武汉举办分会场活动。
  “诗歌正在慢慢回热。”出席此次武汉诗歌节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称,中国诗歌依然活跃,读者的热情足以见得诗歌的生命力依然存在。(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