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魏明伦:对联文化成了没文化顺口溜 亟待申遗保护(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对对联比下跳棋容易
晨报:对联一般都很短,又有很多规矩,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是会太难?
魏明伦:正因为它短,自然要戴着镣铐跳舞。对联是一种微型文学,其实微型文学全世界都有,但没有哪一种能像对联这么精致而又内容丰富的。微型小说怎么也得几百字吧,但是对联一般也就是四五个字相对,短的,三个字、两个字都能相对,一个字的,云对雨,雪对风,大家都听过,两个字的,色难对容易,也很好玩,这是它的精致。家庭琐事、民族存亡、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任何事情、任何内容都可以放到对联里面,这是它的丰富。很多人觉得太难,其实不然,古人把对对子当作启蒙的课程之一,小孩子就能学对联。对于现代人来说,对联的两大要素,对仗中的词性、结构都很容易,上学都学过。平仄可能难一点儿,主要原因是现代语言和古语读音不太一样了,它不能用普通话,而要用诗韵,要用古声,大部分人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但稍微用心就能学会,最起码比下象棋、甚至是下跳棋还容易。
晨报:听起来确实不难,但事实是现代已经很少有人真的会写对联了。
魏明伦:是的,我们快丢掉它了。对联是中国文化中难得的瑰宝,全世界的文学中,只有汉字、华语中文才能出现对联,它或者包含哲理,或者充满诗意,或者体现智慧,它是汉字、华语中文中最精美的微型文学,其他任何语种都不可能有,但是我们丢掉了它。
高科技低人文时代
晨报: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丢掉了对联?
魏明伦:“文革”之前都还有,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写对联。到“文革”之后,慢慢地人们不会写对联了。不仅仅是普通人不会,就连知识分子,甚至作家都不会了。以前的作家,基本上都会写对联,有人写得还非常好的,现在的作家,或者也有写的,但是能写出真正对联的,很难找到了。书法家也不会了,以前你拿一副对不上的对联给书法家,人家不可能给你写,“你先把对联写对了再来吧”,现在的书法家,很多本身就不会,拿来什么写什么,挂出来的自然也是错的。
晨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丢掉了对联?
魏明伦:这是一个高科技低人文的时代,科技方面,越来越高,人文方面,越来越低。当然,不独对联,这是整个时代的特点。其次,各地也有楹联协会,但是影响力非常小,基本上就是一些特别喜欢对联的人才知道,对于对联的推广,知识的普及等等方面,力有未逮。再次,相关的人文教育缺乏,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没有相关的教育课程,自然也都不会了。
为对联申请非遗
晨报:对联应用如此广泛,但却少有用对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魏明伦:恐怕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这毕竟是一个文化问题,只能有待于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当然,也需要有识之士广为呼吁,这样一个文化瑰宝,倘若再不能引起重视,恐怕就真的要绝迹了。
晨报: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和拯救呢?
魏明伦:对联其实应用仍旧极其广泛,它的问题在于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联,而且文化问题也不是强制措施能够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基本知识的普及,让大家明白什么样才算是一副对联。当然,我觉得也可以给对联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它确实是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别无二家,并且它有无数经典的作品遗留至今,是传统文化中名副其实的瑰宝,而不是糟粕。申请“非遗”应该是恰当的吧。(晨报记者 周怀宗)
魏明伦:
剧作家、杂文家、骈文家。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被誉为“巴蜀鬼才”。
对联小知识
1、对仗:对联一定是对仗的,词性、结构都要对仗。
2、平仄:对联和律诗、绝句一样讲究声韵,规律也相同。
3、上下联:对联规矩是“仄起平收”,上联的尾字一定是“仄声”,下联尾字则是“平声”。
4、张贴:人面对门口,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背对门口反之。和竖排文字规矩相同。
5、横批:对联不必非要横批,大多数名联都是没有横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