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舒乙:磕头碰脑的人文标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京日报作者:舒乙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住的旅馆在一条叫“豆子街”的尽头,几乎挨着海军部,对一个去圣·彼得堡的旅游者来说这是个绝好的驻足地点,左边是青铜骑士雕像和伊萨克大教堂,右边是冬宫,前边是涅瓦河,后边是涅瓦大街的起点,全是赫赫有名的景点,真是难得。隔窗一看,对面是一排办公楼和公寓楼,不算高,也就是五六层,建筑风格很古雅,是老房子。临街的墙上镶挂着六七块长方形的白大理石板,走近细看,原来是纪念标志,纪念一批名人先后在此居住过。

这些纪念牌比比皆是,几乎全是纪念文化名人的,有特别震撼的力量。

俄罗斯人对文化名人的崇拜是有传统的。文化名人的地位极其崇高,压倒一切,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和文化名人相比。另一个突出的体现是在俄罗斯人的墓地。圣·彼得堡东南角有一座教堂,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修道院,其主门两侧是两块墓地,左侧是十八世纪名人墓地,右侧是艺术家墓地。现在这两块墓地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城市雕刻艺术博物馆”。在十八世纪名人墓地中埋葬着各类显赫一时的人物,包括政治家和有权势者,但最好的陵墓雕刻还是献给了文化名人,非常醒目,很突出,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如罗蒙洛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兰斯卡娅(普希金太太)等。最好看的是城市雕刻艺术博物馆里的艺术家墓地,占据了最好的地段,大树参天,极其幽静,每个墓地都布置得很宽松,陵墓总体分布也比较稀疏,一点也不拥挤,雕刻却一个赛着一个有个性,别致而生动,竟然没有找到一个社会活动家的陵墓掺入其中,全部是大文人的,选择极其严格,名字都如雷贯耳,像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契尔卡索夫等等。这种传统并没有随着政权的更替有丝毫的减弱,一直坚持着,令人刮目相看,非常钦佩。

转过“豆子街”,走上“小海街”,一抬头,发现头上一块大牌子,是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说《白夜》在此写成。再走两步,一个当代的小餐馆干脆就叫“白夜餐厅”。再走几步,一抬头,一块纪念柴可夫斯基的大牌子又在眼前,而且上面写着,柴可夫斯基晚年是在此公寓中生活的,直至去世。我当时就很激动,站住,看半天,还照了相。以后,每次经过,总要停下来看看,心中充满了敬意,宛如朝圣一般。

后来,我发现圣·彼得堡的文化名人纪念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块牌上都有传主的浮雕侧面像,绝大多数是铜的,镶在大理石底板上,相当精制,可见挂这种纪念牌是有很高的规格要求的,似乎比伦敦和巴黎的同类文化名人纪念牌都来得讲究一些。

牌上除了铜浮雕像以外,说明词也多一些,大半是说传主是哪方面的专家,何时在此居住,在此有何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这种记述往往引出许多相关的记忆和联想,也往往因熟悉而感到亲切,因亲切而感到激动。

在挂牌子的地方,目前的住户和用途已和传主毫无关系,仅仅是一种纪念和记忆,该怎么住还怎么住,该怎么用还怎么用,并不都会恢复成相关人的故居纪念馆。

这个办法不错。这种方法比较节约,不会因为纪念文化名人而腾空许多房屋,也不会把目前的住户赶走,没有扰民的顾虑。只是有一种保护文物的目的,那些房子是不可以拆除的,也不得任意改动,颇有一举两得之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然而,这一招的功效是了不得的,它们营造的那种文化氛围,那种激动人心的文人崇拜,那种对文化名人永恒的尊重,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和兴奋是不可估量的。对本国人,尤其是对儿童和年轻人是绝好的爱国主义教材,每当他们路过这些纪念牌时,会马上联想到课本上讲的那些先哲们的事迹,于是立刻兴奋起来,噢,原来他在这儿!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便会升腾起来,没有说教,没有灌输,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中,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妙在这种牌子很多很多,一会碰见一个,会把那惊讶、那兴奋、那激动“一惊一乍”地推向高潮,造成一种神奇的判断价值,形成一种精神力量,这就叫人文素质吧。

这种人文标志,对外国人是一种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共享和交流,对城市是一种文化身份和历史进程的象征。一句话,人文标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综合软实力的硬指标,是个好东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