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夜不闭户不是说夜里不准关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作者:许斌

9日,昆明市召开了新闻通报会,对在一些论坛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强行拆除防盗笼一事进行了公开回应,特别强调说:不是不准居民设置防盗笼,而是要按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置;并非昆明所有的防盗笼都要拆除,只有临街挤占公共空间的外挑式设施,才在整治之列,不临街的不整治。(12月10日《云南信息报》)

这样强调了以后,整治的目的就清晰地浮出了水面,就是为了“改善市容市貌”,为了迎接浮光掠影式的例行检查。这也等于承认了防盗笼及其他外挑式设施确实有存在的合理性的,挤占城市公共空间、形成安全隐患、造成水体污染等说法不过是托辞,否则,就肯定会对所有防盗笼都实施整治,而不仅是对部分防盗笼实施整治,更不会允诺拆了以后再按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置。

即便有存在合理性也非整治不可,充分说明所谓“改善市容市貌”,只是为了尽可能地让特定机构、特定人员看着舒服,而并非是为了保证普通民众真正住得舒服。分外不幸的是,特定机构与人员几乎还无一例外以整齐划一为美,所以今天整治牌匾、明天整治大树、后天整治防盗笼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不同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不能贸然说整齐划一不美,但我们看香港、看台北的一些图片,给人的第一观感,都不够整齐标准化,甚至可以说比较零乱、杂乱,也不能贸然说在香港和台北,人们分外憎恨整齐标准化,而只能说,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普通民众真正能住得舒服,不得不容忍这样一种零乱、杂乱的长期存在。为了特定机构、特定人员能看着舒服,不惜让普通民众来回折腾,是本末倒置。

任何公共行为,本来都是要算成本账的。被强拆了防盗笼的住户,不免要关心补偿问题,而于整个社会,补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终究还是从大家的税费中来,这样装了拆,拆了又装,着实是巨大的浪费,大约就是“豆浆买两杯,喝一杯,倒一杯”的现实版了。

这样不计成本地来回折腾,展现出来的,都是行政权力的肆无忌惮以及粗暴蛮横。这样发展下去,不知道还会开始多少种稀奇古怪的整治行动。譬如说,为了实现“夜不闭户”的盛景,该不会干脆要求临街住户拆了大门吧。尽管“夜不闭户”的意思,只是形容治安状况特别好,以至于夜晚不关门也不会丢东西,而不是靠行政命令上强调夜里不准关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