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有关部门敢叫停复旦“国学班”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河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年9月,将有40名来自商界政界的精英走进复旦大学首期“国学班”的课堂,他们将潜心研读古籍,不言“术”,不论“器”,重在学习哲学思想与人文素养,从“道”的层面学习时代的大智慧和真思想。复旦大学表示,该班的成立旨在继承国学精髓、延续中华文脉、精读人文典籍、融通传统文化。(8月1日《东方早报》) 
  在“现代私塾”——“孟母堂”被叫停仅仅一周,复旦大学的“国学班”就粉墨登场了,对比二者的命运,笔者感触颇多。明眼人看得明白,二者可以说是“一根瓜藤上的两个葫芦”,但为什么大家都拿“国学”说事儿,一个被教育部门打入冷宫,一个却能博得“延续中华文脉”的美名呢?教育主体的地位不同是导致二者“同命不同运”的根本原因。
  复旦大学作为百年名校,要“继承国学精髓、延续中华文脉”,开设“国学班”,这本无可厚非。如果能够在大学生中做一个普遍的推广,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国学修养及人文素质,还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是,“面对商界政界精英,费用每人38000元”的做法,却使整个项目充满了铜臭气:一方面,精英们学习国学,大部分人不过是附庸风雅,在“精英教育进入后MBA时代”时换一种“镀金”模式而已;另一方面,名校与商界政界精英接触频繁,大有“精英结盟”之势,难免使外界产生“大学教育也附商业社会的风雅”的看法。
  去年,北方一所大学的“国学班”一度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不菲的学费,学员的老板身份等,都引发人们对国学班成了“老板班”的批评。有专家表示,老板们只是把学传统文化当成走过场,根本不能担负振兴国学的责任。但面对外界的置疑,各种精英培训班却依然照办不误,高校俨然忘记了自己培养学生的己任,成了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培训机构”。
  高校打着“复兴”、“拯救”、“创新”等等旗号,就可以大发横财,但像“孟母堂”这样真正的教育创新机构,却被主管部门以违反义务教育法为由叫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孟母堂”的“平民身份”。诚如有人所说,“偌大上海容不下个‘孟母堂’,是教育垄断所致”。同样一件事情,由民间来做总是要曲折得多,恐怕这与有关部门“吃柿子照软的捏”心理不无关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