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统道德能否拯救当世(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两岁女童遭两车连碾,十余路人“见死不救”,最终救人的拾荒者反被质疑想出名,“佛山女童事件”如今正成为社会道德沦丧的最新注脚。
救人者反被诬陷、老人跌倒没人去扶、被解救登山者表示自己不需要帮助……种种怪象折射的是公共道德底线屡次被突破的现实。
尽管有无数的声音在呼吁重建道德体系,恢复社会的道德信仰,然而,不管是批评也罢,建议也好,却无法挽救道德大厦的倾倒。
究竟是什么挡住了道德重建的路?道德——这个曾在中国社会至高无上的价值体系,怎样才能从公众心底被重新唤回?
公共道德的前提是官德,也就是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官德好坏影响公共道德
为什么孩子被碾众人旁观,老人跌倒无人伸手,救人者被反咬一口……道德的重建成了口号,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公共道德的问题确实非常紧迫,但两岁幼童被碾只是个偶然事件,一个两岁的孩子怎么会自己在马路上走?她的父母呢?父母都没有责任心,又何必苛责别人?”
道德重建几乎成为现在社会最关注、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但问题的关键究竟在哪里?周孝正认为,空谈道德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体制改革,体制改革不发挥作用,道德重建就难以实现。其实,公共道德的前提是官德,也就是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当今社会,贪污腐败、贫富两极分化等现象,带给社会一种坏的表率作用,老百姓会认为连管理者都不讲道德,怎么要求普通人有道德情操呢?”
所以,公共道德的重建,首先需要管理者有好的表率作用,周孝正表示:“管理者应该首先起到模范作用,而改变官德的途径,就是要进行体制改革,改变权力崇拜、官本位的现状,然后才能谈到重建公共道德的问题。”
传统道德并无借鉴意义
一说“道德”,很多人总会提到传统社会,似乎传统社会才是道德的天堂,但周孝正认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对于今天并无借鉴意义。
周孝正认为:“首先,传统社会到底是不是道德至高无上的,没有谁经历过那个社会,我们只是从书籍中看到,从孔孟老庄的思想里看到,但是书籍、思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真正的传统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谁也不知道,所以厚古薄今没有意义。”
其次,即便是传统社会所宣扬的道德,在经历长期割裂之后,也很难有大作为,周孝正说:“近代以来,传统文化思想经历了多次割裂,很多东西已不复存在。道德是普遍的价值观,但传统道德其实已经失去了其广泛的基础,对当今社会来说,没有多少借鉴作用,更不用说恢复了。”
周孝正认为,谈传统道德是在无病呻吟,无益于当今社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并不相同,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割裂后,对于今天的问题更没有多大的帮助了。现在尤为急迫的是体制改革,体制改革不完成,传统或其他的问题都难以根本解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