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李泽厚的阅读治学经验:不和人聊天侃大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日前面世。该书围绕李泽厚的读书经历、思想渊源、哲学观点以及中外哲学、文化、社会发展等主题,全面回顾他的学术创建和独特个性。李泽厚提出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要讲情感。“中国的‘情’,可归结为‘珍惜’,当然也有感伤,是对历史的回顾、怀念。感伤并不是使人颓废,恰恰相反,人生易老,岁月不居,使人感到更要奋起把握人生真谛。故垒萧萧芦荻秋,对业绩、成功的回顾,也可成为一种感伤,人是应该在对自己日常人生的珍惜中,感受和了悟生活的意义,并由之获得活下去的动力。” 


  在书中,他同时与读者分享了自己阅读和治学中的经验和教训。“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我不去问老师,学问学问,要会问哪!但我从来不问。一直到现在,不喜欢请教先生,总是自己找书看。其实这是一大错误,损失不小;我一直主张快读,不求甚解。这可能没错,因为快读节省了许多时间,快读不是随意读,而是快读那些必须读的书,如某些经典。读书有两种,一种是有明确的目的,一种是无目的的,两种都重要。我一直非常珍惜时间,从初中起就从不和人聊天侃大山,人际关系不好,原因之一大概也在这里。包括看了不值得看的书,也非常后悔,觉得浪费了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本身。我以为真正需要慢读、熟读、细读的并不多。当然也有。例如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很小一部分,我就读得极仔细。” 


  李泽厚认为,在快读博览中做出判断,谁对谁错,对多少,错在何处,非常重要。“因此读书不是简单获取知识,而是培养锻炼自己的识别、估价的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对各种问题变得更敏锐更清醒也更理性,从而不做权威的奴隶,也不做时髦的奴隶。好些学人一辈子缺乏判断能力,分不清谁对谁错,谁高谁下,总是跟着潮流跑,跟着时髦走。” 


  在治学上,李泽厚也对自己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没有新意就不要写文章,二是不为名利写文章。“从一开始就是这么规定自己的:别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读者的时间。几十年基本做到了。当年我写《美的历程》,每章每节都有新东西。”他表示,无论读书或写文章,我非常重视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从不苦读苦写。“写不出干脆去玩,我常说玩得好就写得好。”而写出的文章要写一篇是一篇,既不怕骂,也不自满,每次都抱着从零开始的态度。“现在有的人写一两本书就不得了了,以为资本很雄厚了,这对他自己没有好处。有些学者本来还蛮好的,但后来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了,这与自我感觉过分良好、自我评价过高,恐怕是有关系的,这很可惜。” 


  李泽厚认为,现在的学界缺乏“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特别是文学作品。“作家真正的写作态度应该是“根本不要管能不能发表,就是为了写,写了摆在那也没关系,卡夫卡不就是这样的吗?因为文学作品不应该想着它会过时,几十年之后出版都没关系,这才可能是真文学。真正的文学作品的影响不仅是目前的,而且应该是传之久远的,应该有这个胸怀,不管能不能发表,我就按着我的想法,想写就写。”(北京青年报 祖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