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民间文化遗产要避免当成政绩工程来经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上周以学者身份当选新一届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前天他首次以该协会主席的身份接受本报的独家专访。 
  作为一名研究社会经济史的学者,陈春声长年从事乡村社会的研究,这使他对广东的民间文化有颇为深入的接触。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正是广东文化之根和活力之源——众所周知,广东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包容和平民性。草根与精英,在广东文化中并不会截然地二元对立。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自然离不开民间文化的发展。陈春声的学术造诣和常年在田野考察的经验,使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尤其是散落于广东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都有颇为精辟的见解。而他注意到台湾很多的非遗传承经验,尤其值得广东借鉴。
  加强民间与学术界的联系
  我们还要面对公众多做一些关于民间文化的公益论坛,多出版一些学术专著,进而在更广的层面上让广东民众对民间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南方日报:您上周当选新一届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我们注意到您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山大学的副校长,是一位历史学家。您作为高校的学者出任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您对广东民协未来初步的工作设想是什么?
  陈春声:老实说,大家选我当这个主席,可能有希望加强民间文艺界与学术界联系的动机,我自己压力很大。实际上,民协的工作有很多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文学艺术范围,比如民协现在就深度参与了广东古村落保护的研究和评定,也参与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项目,这些本身已经有很好的学术性,应该继续把它做好。另外,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加强跟海外同行的交流。我在中山大学的同事们、还有广东社会科学界的同行们都与海外同行有很好的学术联系,也与台湾、香港、东南亚的民间文艺界有很好的联系。我觉得以后可以进一步加强联系,多合作做一些展演、展览、学术论坛、研讨会、田野考察等等活动。我们还要面对公众多做一些关于民间文化的公益论坛,多出版一些学术专著,进而在更广的层面上让广东民众对民间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炒作
  该政府做的,政府要好好去做,该交给民间做的,就该相信民间的力量,放心地交给民间。广东这个地方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和民间的力量比较和谐,政府做了很多好事,民间自发地也做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南方日报:广东拥有很多在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品牌,现在广东各地对打造各自传统的民俗名片热情很高,怎样做才能让这些民俗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应避免什么?
  陈春声: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民间文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不能完全只靠政府去推动。该政府做的,政府要好好去做,该交给民间做的,就该相信民间的力量,放心地交给民间。广东这个地方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和民间的力量比较和谐,政府做了很多好事,民间自发地也做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对于这些民俗,或者说民间文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炒作,地方官员不要把它当成政绩工程来经营,不要短线作业。对于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应该首先努力保护民俗的传承人,然后在当下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找到民间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而以民俗来打造文化名片,可能只是政府要走的第三步。
  我觉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方面,台湾有很多经验可以值得我们借鉴。我知道他们大概在十七八年前,就在努力进行一个“社区总体营造”的项目,他们努力在乡村发掘文化遗产的资源,他们起的名称叫“活化”,让每个村子的文化遗产尽量都重新“活过来”,政府鼓励和扶植每个村子创造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产品,大学的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下乡参与、帮助这样的活动。
  从容地做不要只追求门票
  很多游客对文化艺术修养的熏陶还缺乏自觉的意识,以鉴赏作为文化目的的旅游市场还不够发达,这个是急不来的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许多地方都希望把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结合起来,广东的历史遗迹多,但规模小影响弱,没有故宫那样的大品牌,很难真正吸引游客。对这个难题您有什么建议?
  陈春声: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各地政府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我们目前做文化遗产保护的同志和一些领导,经常简单地以为,将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相结合,就是要吸引多少多少游客,卖出多少景点的门票。但这样可能只会吸引到一些比较低端的游客。可能要花多点时间和精力把这些文化遗产及其景观好好培育起来,比较从容地去做,才会对一些比较高端的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整个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转型期,我们旅游业发展还不够。很多游客对文化艺术修养的熏陶还缺乏自觉的意识,以鉴赏作为文化目的的旅游市场还不够发达,这个是急不来的。我相信再过10年或15年,随着游客期待的提升,对于文化遗产和旅游的结合,就会有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觉得建构新的价值体系和保留民间文化传统是两回事。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方式、依然被大家认可的文化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保留下来,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对于年轻人,更重要的还是要对他们进行现代的、具有国际性眼界的公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多传统的文化行为就会被他们自然地继承下来。你看中国人走到哪里,不管是欧美还是东亚,我们依然都是中国人,这种文化观念的延续,不是说想变就能变的。
  陈春声,广东揭西县人,中山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人文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历史学会会长。受聘为国内外10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顾问。
  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历史学计量研究和传统乡村社会研究两个学术领域有较大成绩。正在主持多项有“历史人类学”倾向的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计划,重点进行族群与区域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乡村社会等领域的研究。
  南方日报记者 郑照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