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儒学与社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题解】“推己及人及物”需要一个着落点。
儒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传统。儒家伦理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与交往方面的生活规范及观念,它既具有日常意识的层面,也具有日常教化的层面。它影响中国人的心灵主要是在私人生活与私人交往生活方面。这既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在与“众人”的公共交往方面,儒学传统也具有“泛爱众”和“公天下”的基本义理精神,也有强调“推己及人及物”和重视实践与教化的伦理传统。但是在大众实践的水平上,儒家伦理没有直接发展出能够影响大众日常公共生活与交往行为的生活规范。
在日常私人生活与私人交往生活方面,区别地对待我们所处的种种生活关系是自然而然的。而在日常的公共生活与公共交往行为方面,人们只有把每一个陌生的公民都当作具有与自己同样政治法律地位的人来对待,才能培育起健康的、有效的生活规范来。
所以,如果在公共交往生活中我们今天需要一种普遍的、对多数人都有效的生活规范,我们似乎不能直接地从儒家伦理中来引申它们。
我们需要基于儒学的基本义理与儒家伦理的实践教化精神,并结合政治与法律上的平等观念,培育健全的公共交往伦理。把每个人都当作在政治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社会成员来对待,使它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培育健全的公共交往生活的实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思想与观念条件。
今天的中国亟须接通儒学的根本义理精神与儒家伦理的联系,并逐步使儒家伦理重获影响中国人精神与教养实践的生命力,同时使它吸纳健全的公共交往生活所必需的公共交往伦理,成为对它自身的必要补充,并与后者共同生长为一种新的伦理文化传统。
在大众实践层面,公共交往伦理在原理或思想上可以是儒家伦理在大众实践层面的一个必要补充或扩展形式。儒家伦理“推己及人及物”的实践教养精神需要有一个着落点,尊重地对待每一个陌生的公民就是这样一个着落点。尊重是一种一般的、不那么强烈的感情。这种态度任何文化传统下的公共交往生活都需要。
廖申白
别水/整理






 
关键词: 儒学 社交 国学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