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朝鲜歌剧《红楼梦》 看中国的文化输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记者 朱锐/摄

我们的宝被别的国家挖走,并不是第一次。只不过,这次挖宝人从西方到了东方,从好莱坞换成了朝鲜。

    我们在忙着引进《图兰朵》,朝鲜在向我们输出《红楼梦》,这是一个有趣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6月6日晚,深圳保利大剧院掌声雷动。朝鲜歌剧《红楼梦》一开场就赢得碰头彩,而且这种优势保持到终了。演出结束后,在演员谢幕的过程中,观众的掌声一直不断,叫好声此起彼伏。

    众所周知,《红楼梦》作为经典四大名著之一,在影视圈里也是一块轻易不能碰的烫手山芋。这不,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选角到人物造型,一开始就掉进人民评论的汪洋大海中。还没有开播,已经是板砖横飞,质疑四起。

    但是这一次,奇迹出现了。《红楼梦》被改编成歌剧搬上舞台,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次。这一连串的不可能凑在一起,成就了一个奇迹。由朝鲜血海歌剧团演出的大型歌剧《红楼梦》5月开始在中国七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几乎是一边倒的叫好声。我在网上搜索到各地观众的评价,几乎都是赞美。

    当然,对不少红迷来说,看朝鲜版的歌剧《红楼梦》还是有很多可商议之处。除了黛玉的《葬花吟》基本保留了原词以外,其余的词都是改编过的,我们看到的字幕是从朝鲜语再翻译回中文的。感觉就是把唐诗宋词先翻译成英语,再根据英语翻译成汉语推销回来。对熟悉唐诗宋词的人来说,难以忍受在两次翻译中损失的元素和细节。《红楼梦》也是一样,明明我们熟知《红楼梦》的经典台词和唱段,但现在听到的是意思相近但文辞差了几个段位的台词,感觉自然提不上味来。这个时候,你会格外怀念国内各种唱腔和版本的红楼选段。

    另外还有一些明显的瑕疵:贾宝玉的扮演者在唱功上绝对一流,但是在人物的塑造上只抓住了宝玉的顽劣和痴憨,而忽视了他的纯情。最大的漏洞在于,晴雯居然还有机会为黛玉一哭,实在是太大的硬伤。至于林黛玉抛父进京改作父母双亡投奔外祖母、林黛玉清幽的潇湘馆被装扮得红红绿绿,倒是可以原谅的小细节了。

    如果按当下网友不依不饶为《三国》挑错的劲头,朝鲜版歌剧《红楼梦》可挑剔处也为数不少,但为什么观众可以对这些大小硬伤视而不见,一味地给予掌声呢?

    我觉得原因有三,一是歌剧这种形式非常新鲜。舞台上的《红楼梦》数量不少,但是以歌剧形式出现的还仅此一部。二是背景和舞台制作几近完美,换背景的速度之快令人称奇。三是唱段和音乐虽然是典型的朝鲜风格,但也比较接近《红楼梦》的意境。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一部严格创作的艺术精品,历经数十年几代人的精心打造,虽然语言有隔阂,但还是比较接近《红楼梦》的神髓。

    很多人看完以后会问: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是出自国产呢?

    事实上,我们的宝被别的国家挖走,并不是第一次。《花木兰》被好莱坞拿去改编成动画片,然后再反销到中国市场,《功夫熊猫》是票房口碑双赢的好莱坞制造的动画片。只不过,这次挖宝人从西方到了东方,从好莱坞换成了朝鲜。

    当别人在挖我们的宝时,我们的眼光和关注点在哪里呢?看一下前不久广州大剧院的开幕大戏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闭幕戏都交给了外来和尚——歌剧《图兰朵》,就不难发现:我们仍然把目光盯着西方。我们在忙着引进《图兰朵》,朝鲜在向我们输出《红楼梦》,这是一个有趣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文化输出是最近呼声比较高的一个难题。在“中国制造”席卷全球的时候,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如何能更快地走出国门,是不少国内文化产品制作单位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我们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文化输出时我们一穷二白,缺少可以拿得出手的代表中国的剧目和演出;另一方面,我们的经典作品和宝藏不断被国外制作成优秀节目再销售给中国。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张宇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所在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中国第一家演出公司,半个多世纪以来都在做中国文化交流的工作,承担每次中国领导人出访的演出。他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一台像芭蕾舞《天鹅湖》、歌剧《茶花女》那样的剧目就好了。

    我们将来会不会也有一部歌剧《红楼梦》?除了《红楼梦》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传统的经典中发掘或打造出什么样的国家级项目呢?

    在眼光向外的同时,关注自身、挖掘传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路径,这也许是朝鲜歌剧《红楼梦》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启示。(杨青)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