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民间为何兴起读史热?只因历史是凝固的现实(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博览群书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掩卷冥思,唏嘘不已。想想一些命运多舛的高官,如果读过或者思考过这段历史,或许会有另外的命运亦未可知。


    从此,爱上历史。相信也有很多人的经历跟我一样,因为某个契机,不可救药地爱上历史。


    官员尤其喜欢读史,而五千年文化的积淀让中国社会大众也充满了“官本位”的思维模式。在历史记载中,人们可以欣赏那些流传下来的、官场上争奇斗艳的人物故事,为他们赞赏、叹息,也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仕途的答案。


    一位即将离休的老干部在离职前总结为官之道时说过一句话,他说看到历史上所有的为官者,凡是能够寿终正寝、全身而退的,必尊崇三个字:知进退。


    没错,汉高祖刘邦的宠臣张良,定了天下就辞官不做,修道炼仙丹去了,即便后来帮了吕后立太子的大忙,也不居功,终于得以在两朝功臣被赶尽杀绝、朝班风云变幻的乱势之中安享晚年。


    然而,仅“知进退”是不够的。“知进退”只是一个阶段功成名就之后的人生态度而已,符合一个离休老人的心情,但不足以贯穿整个仕途。若把这“知进退”三个字加以补充,可完善为:遵天道,施仁政,用谋略,知进退。


    我们读史会发现,那些官至朝廷要臣,德行彪炳史册,且能够在急风骤雨中把握政治命运、生荣死哀的人物,无不符合上面的12个字。


    “遵天道”是顺势而为。天道有常,大势所趋,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一个人,必须站在历史的大方向上,才能真正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大事情,才能为后人所敬仰。前提是,你需要具备能够分辨方向的眼光和见识。见识从哪里来?是历史。


    “施仁政”是走群众路线的亲民政策。心用在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上,技用在对弱势群体的提携上,就会赢得大多数人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得民心是遵了天道,施了仁政。


    “用谋略”是方法。方法可以来源于自己的实践,可以来源于他人的智慧,也可以来源于历史的经验。毛泽东读明史、打天下。战略、战术、用人,三百年明史给人的智慧已经足够。


    “知进退”是保守功名的最后防线。数十载人生的艰苦追求,大多数人只求落得个功德圆满。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主义问题或是令身后受辱的荣誉问题,没有人想死无葬身之地。当然,毛泽东曾经撰文批评我党干部“明哲保身”的现象,如果人人明哲保身,社会就无法向前发展。然而,历史却无数次告诉我们,有时,它就是人性的最基本需要。


    如此看来,人们读史的热情大体来源于好奇和获益,你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各种智慧,并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对历史的认知有时可以帮助自己过好当下的人生,甚至能够在关键时刻帮自己做好命运的抉择。正是这样的热情,像阳光雨露一样滋养着历史类图书茁壮成长。


    遗憾的是,悟性的高低阻碍了我们认识历史,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到智慧和经验。这时候,那些能够把历史写得深入浅出、明明白白的人就无比重要。


    于是,谁把历史写得更鲜活,谁就赢得了人心,占领了市场。


    所以有了《帝国的惆怅》,我们不但知道了晁错为何横死街头,还能明白晁错犯了哪些致命的错误,这些错误我们是不是也会犯?我们不但了解了王安石变法为何不得善终,还明白了事与愿违的背后教训。这种吸引力支持到这本书卖到了25万册。


    所以有了《蒙曼说唐:武则天》,我们不但知道了一个地位卑微的女子如何靠政治智慧和过人的胆识成为一代圣皇,还豁然开朗,理解了她是非功过的详尽评说。这本书也卖到近10万册。


    所以有了《历史的另一面》、《非常道》、《品三国》、《读史记》、《明朝那些事儿》……众多让历史鲜活起来的历史解读类图书让人不断追捧,爱不释手。


    历史就是现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中,你总会找到现在的你和未来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