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人文溯源话今朝 (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嘉宾: 
  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杨建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研究员
  高长江: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邓新文: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1 溯源
  杨建华:传统是一种资源,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全民族所共享的文化通则。这一通则使人们在无意识中受其制约而趋于特定的行为模式和生存模式,并使这一文化中的个人思想和情感固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优秀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存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善至美、道圣合一的道德理想人格,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哲学、道德上的价值追求和对人本的终极关怀。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品质对整个中国影响深远,它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道德、文化的土壤和根基。
  高长江:我认为以平和之心待己、以仁和之心待物、以柔和之心待人的中华传统“和”文化精神可以成为今天普世性的价值观,因为它恰好回应了当代世界对和谐与幸福的共同价值诉求。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华传统的“和”文化,“和实生物”是宇宙原理论的核心,即认为万物的多样性、差异性与彼此相互作用、相互生成是统一的,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世界秩序之生成。“和达为美、和处为善”是交往规范论的主旨:“和达”是人类自我身心交往的准则,即通过“健道”(自强不息而使精神有所安顿)与“顺道”(顺天育物而使身心平衡)两种方式求得灵魂与肉体的和谐;“和处”是人与人、人与物、国家与国家交往的准则,即华夏文化先祖所说的“怀柔远人”、“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人合一”。这是天下理想论的诗意表述,即“万物并育而不伤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样一种理想境界。
  邓新文:一百多年来,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很多时候心态是普遍的民族自卑,立场是批判的立场,取向是现代化的取向,方法是科学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是透过西方的有色眼镜看中国及其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很少得到恰如其分的认识与合情合理的肯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传统文化中溯源,追寻与当今价值观的对接,是一项艰巨而急迫的任务。
  吴光:“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中国进入和平崛起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建设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重塑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已是当务之急。在这个思想传承创新过程中,我们要有两点清醒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因时变化、与时俱进,而非一成不变的。在中华文明史上对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既有传承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二是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后者的思想基础、内在依据,后者是前者的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