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一帧新发现之胡适手迹及其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秋日,往观旧金山博翰拍卖预展,于壁间见一镜框,内镶胡适先生手书一帧,录之如下:

    鹫峰寺,呈林斐成先生

    谁创此者?释子深,

    谁中兴此?法家林。

    五百年中事翻覆,

    惟有山水无古今。

    我游此地独心喜,

    佛若有灵亦应尔。

    建刹养僧修四禅,

    不如开山造林福百里。

    此诗是中华民国廿一年八月作的,十八年后写给继俭。

    胡适 卅九年一月



    胡适手迹


    胡氏书,恬静秀逸。所用纸为画笺,山水简淡,疏木荒寒,题“诗婢家主人属,佩珠女史”,嵌“佩珠”白文小印。当是成都书画老店“诗婢家”店主郑氏倩女画家名佩珠者所绘水印彩笺。
所书诗,曾刊于其亲编《尝试后集·第一编》中,题为“读了鹫峰寺的新旧碑记,敬题小诗,呈主人林行规先生”。


    捧诗读之,令人想起胡、林两位民国人物之往事。


    林行规,字斐成,民国时著名律师,为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创始人之一,亦是胡氏挚友。


    据《胡适日记》:1938年7月20日,“下午得纽约转来一电,是蒋先生签名的,其意要我做驻美大使。此电使我十分为难。”


    同年7月25日,“与林斐成兄谈。他力劝我莫辞。”


    同年7月26日,“我拟一电,说‘二十余年疏懒已惯,绝不能任此外交要职’,最后推荐施植之,许以‘以私人助其疏导舆论’。林斐成兄见此电稿,大不以为然,他不赞成我此时推却此事。”


    由是观之,国难当头,促胡氏赴任驻美大使,林氏实有力焉。


    诗中所云鹫峰寺,乃北京西山秀峰寺。所谓“法家林”者,即林氏。


    晚清遗少、《燕都丛考》作者陈宗蕃之“鄞县林斐成先生碑文”曰:“先生无诸好,日惟把卷自娱。闲作山水游,南北名胜迹几遍。筑室于西山曰鹫峰山庄,树果木蔬卉。”


    秀峰寺建于明正德六年,松柏苍翠,景色清幽,曾一度为道观。林氏于1929年购寺产及周围山林,复名秀峰寺,易山名为鹫峰,造鹫峰山庄,广植果木,为暇日优游修静之处。胡氏于民国21年(1932)清夏游此,呈诗林氏,喜赞其“开山造林福百里”之举。诗称“鹫峰寺”,当是以山名寺之误。


    18年之后,即民国39年(1950)1月,胡氏重书此诗,所赠予者继俭,乃林氏幼子。


    据《胡适日记》:“林斐成先生(行规)的幼子继俭(北大法律系二年生)来看我,他谈起他去年四月起就告病不去北大了,因为那时学生人人须‘坦白’,排日程轮流‘坦白’。”


    此页日记之日期,恰是民国39年(1950)1月7日,与手迹上所题书赠继俭之时间相符。


    考胡氏年谱,其于民国38年(1949)3月去台湾,七天后返回上海,4月6日自上海乘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逃离,4月21日抵旧金山,4月27日至纽约,即入住前曾租过之纽约东城81街104号公寓,一住10年。由此推知,继俭前往拜望及胡氏题赠手迹之具体日期当与胡氏日记所记为同一日,地点自是在该公寓。


    此时之大陆,国共鼎革已数月。胡氏孤身海外,见故人之子,回首江山易手之故国,当不胜感慨。旧日诗作中“五百年来事翻覆,惟有山水无古今”,颇能表露其当时心境,亦是捡此诗书赠继俭之深意所在。


    继俭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据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梅祖麟回忆:“跟我同一年进哈佛研究院的有高友工、余英时、张光直、林继俭(生物化学,后来担任哈佛医学院生化系主任)……”2007年,哈佛医学院特为继俭去世一周年举行追思会,可知林氏后人终成一代医学名家,诚可谓后继有人。


    早在1930年,地质调查部即于秀峰寺内设立鹫峰地震台。自1944年起,地下党平西情报站亦匿身寺中。继俭去美、拜望胡氏并得赠书之同一年,林氏遗孀潘剑芝将秀峰寺、鹫峰山庄及周围之秀峰林场无偿捐献。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秀峰古刹前今立有林氏半身铜像,以为纪念。


    行文至此,又思及胡氏与林氏通力联袂之另一事,亦颇有可述而以资谈助者。


    前引陈宗蕃《鄞县林斐成先生碑文》云:


    革命军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顾问。政府北迁,任大理院推事、司法部民事司司长。时军权方张,司法往往失其轨,先生虽力持正义,然有时郁而不能伸,遂弃去。执行律师职务于京津间,以为法律所以保障民权,惟是乃足伸吾志。人有求者,详审其曲直乃应之,金之多寡弗计也,且乐于为人解纷。


    梁某者,北京大学教授也。弃髪妻何氏不顾,何自粤来,梁拒门不纳,何漂泊无所依。友人胡适之等反复劝告,梁均不应,乃诣先生曰:非君无以拯孤弱。先生奋然起,具状讼庭,既得直乂,请于学校分俸以瞻,何乃得所。而先生奔走数月,糜数百金矣。先生之仗义类如是。


    该北京大学教授梁某,即民国诗人、著名翻译家梁宗岱先生。梁氏为南国诗人,文华才俊。1921年18岁时返乡,家中却为其订下婚姻,即新会同乡何氏瑞琼。梁氏宁死抗婚,自闭室内,凡人进劝,便厉声尖叫,后索性赤身祼体,坐卧读书,以禁人窥探。故梁、何有婚姻之名,而无婚姻之实,可以肯定。梁氏亦心怜何氏,后将之带至广州入读护士学校并提供食宿学费,且相互约定,从此自由嫁娶。梁氏于1924年赴法留学,其间亦时常汇款接济何氏,可称仁义。


    殊不料,梁氏1932年归国,受聘为北大文学院法语系主任,正与女作家沉樱热恋之际,先已嫁人且育有子女四名之何氏忽自粤来平,声言要与梁氏行正常家庭生活。梁氏自是不肯,何氏遂往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之胡氏处投诉。


    胡氏与夫人江冬秀女士之婚姻,本仗封建包办而成。胡氏因恋表妹诚英而稍萌离异之心,冬秀女士即以刀斫二子、鱼死网破相威胁,并曾掷刃击刺。家暴之下,胡氏只得接受“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之现实。由己及人,冬秀女士对普天下欲弃包办妻子之文人定怀不共戴天之恨,并愿普天下欲冲破包办婚姻之有情人都不成眷属,其主持之胡家客厅,已俨然糟糠原配之上访接待处矣。至何、梁诉案开庭之日,冬秀女士竟以证人身份出庭助威。然其既非梁、何亲故旧识,亦非当初梁、何婚姻之见证者,其证人身份,大可置疑。


    据《胡适日记》,1934年4月18日,“此案我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七日代何氏致函宗岱,提议离婚,她只要五千五百元,宗岱无赖,不理此事,就致诉讼。结果要费七千元,而宗岱名誉大受损失!”胡氏深尝包办婚姻之苦,一向支持自由恋爱,其代书信函、恳请十讼九胜之林氏为何氏律师并亲自出庭,或迫于冬秀女士之压力。


    观梁氏一生行状,性倔犟、好争辩,得理不让人,每因文斗演至武打,乃一性情中人也。其待何氏,显然非锱铢计较之辈,想其所以不听友朋调解以致诉讼法庭,盖欲一白曲直,即何氏是否仍属责当赡养之原配髪妻,而不在钱之多寡也。


    此案类似秦香莲诉陈世美,当时轰动京华。梁氏败诉,胡氏之庭证与林氏之“奋然起,具状讼庭”,实为重要因素。


    梁氏“名誉大受损失”,自此与胡氏交恶,黯然离平南下。国剧中之世美与香莲,毕竟夫妻一场,且育有亲生儿女一双,而生活中之梁氏,未得初婚片刻之欢娱,却遭十余年后之指斥追讨,今日观之,心实冤之。


    “五四”以来,新潮诸家抨击封建婚姻,往往义愤于女性受害,须知女性受益于封建婚姻者亦颇有人在,而控诉封建婚姻之泪河长流中,绝不尽是女性泪水,亦当有有情男士如胡氏梁氏之潸然泪滴。此为题外后话矣。


   胡氏手迹最终拍至高价,为南京某藏家所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