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节日为啥越过越没劲?单薄而重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各种各样的节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范围之中,但是实际上,真正节日背后的东西却被人们遗忘,不管是中国的中秋、重阳,还是西方的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抑或是新近产生的“光棍节”等,每到节日,各个商家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出各种各样的商品,年轻人们则借此逛街购物,吃喝玩乐。 
  不过,这些节日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可能关注的人并不多,比如中国的中秋重阳,本是团圆的节日,但是大都市里生活的年轻人们有多少真正能够回家团聚的?再如西方的感恩节,本身感谢天地万物,感谢他人的节日,但真正了解并且具体实施的人恐怕没有多少,更多人的只是把这些节日当作一个放松休闲的机会,而不管节日本身的内涵,这也是万圣节吓坏老人、女友的根本原因。夏学銮说:“万圣节本是西方的鬼节,中国也有鬼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中国人过鬼节本是祭奠亡者,表达对生命的尊重。西方人的万圣节含义比较复杂,而且几经演变,也包含了生者对死者的态度,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这些,以为但凡节日,就是吃喝玩乐,所以才会出现吓坏别人的事情。”
  节日变得单薄而重复
  万圣节吓坏人只是一个特例,但是它代表的是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失落。著名文化学者李河曾表示:“节日本身有其精神性的含义,而且也是过节原本的意义所在,就是获得精神上的安顿,或者尊重,或者敬畏,或者祈求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精神意义。但是现代社会,更多时候,节日失去了这些含义,只剩下了吃喝玩乐,只剩下了购物逛街,只剩下纯粹的物质,这些年来我们的物质世界在飞速发展,但是精神世界却总是遭到破坏。没有精神上的财富和传承,我们就是孤苦无依的,不管有多少物质财富都一样。”
  失去了文化内涵的节日变得单薄而重复,不管是什么节日,不管是中国节日还是外国节日,都只剩下了一个内容,就是吃喝玩乐,只剩下了物质,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明说:“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是经过长久的时间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也就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节日。失去了文化意义的节日,也就是去了文化认同的功能。”
  越来越多的节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过节本来是好事,然而有的时候,人们对节日本身文化内涵的不理解,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有报道称,刚刚过去的万圣节中,就有不少人被吓病了。著名社会学家夏学銮表示,对于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的不理解,往往会造成许多意想之外的麻烦。因此,对于节日,更重要的是理解它所蕴含的文化,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时尚或借此机会吃喝玩乐。
  过“洋节”应该慎重
  在节日越来越相同的时候,更多的商家正在大发其财。对此,夏学銮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过洋节要比过传统节日更热心,这其实和商家的推动有重要关系。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往往会推崇、包装各种节日,以此来推销吃喝玩乐,推销各种节日的道具。就说万圣节吓坏人的问题,这其实是东西方文化冲突所造成,可能在西方过万圣节,人们并不在意打扮成鬼怪的年轻人,因为那是他们的习俗,但我们中国并没有这样的习俗。万圣节在西方代表的是人战胜鬼怪,但是中国传统中对这些更多的是敬畏,这两种文化产生冲突,自然会出现问题。”
  那么,究竟要过什么样的节日?夏学銮说:“实际上,大部分的节日的文化内涵都是积极的。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自然应该重视,而有些外国的节日,因为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差距,过这些节日时就应该慎重。”
  发掘传统,宽容文化差异
  对于越来越多的东西方节日,著名学者张颐武则认为,节日的文化内涵自然需要大力发掘和宣传,但是对于一些外国节日,也不必过于紧张,更不必较真,当作一个休闲轻松的机会,也是不错的选择。他说:“实际上现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仍旧是春节,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其他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清明、中秋等等也已经被用法定假日的形式固定下来了。这些传统节日有丰富的精神价值,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应该多加发掘和宣传,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自然是好事,也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对于外国的节日,则不必苛求。大家不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就当作一个放松自己的机会,也无伤大雅。现代人生活紧张,特别是大都市的人们压力很大,借着这些节日轻松一下,本身也是节日的应有之义。就像万圣节,大家不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涵义,那就各随其便好了,想玩的玩,想吃的吃,当然吓着别人并不好,这是要注意的,其他的自己玩玩也无伤大雅。”
  晨报记者 周怀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