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非物质遗产的物质化?(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承载非遗技艺的产品热闹登场;升温中的非遗旅游如何从纪念品吸引转向非遗背后的文化体验?  




   哈萨克族刺绣艺人在首届非遗博览会上进行哈萨克毡绣的制作演示。图/CFP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的唐三彩。 崔鹏森/CFP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展出的布老虎。俄国庆/CFP

    
    一、初级阶段的“泛非遗”倾向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字面理解:“物质”是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是东西。但如今,名酒和凉茶品牌等都说自己是非遗,等于把是东西的东西说成不是东西。事实上,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只是传统酿酒和凉茶制作的技艺。乱用非遗名号,这是目前商家的一种趋向。
  现在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1488名,省级传承人5590级。数量众多给传承人的身份识别带来许多困难,更何况只要问起某工艺技师是否是“传承人”?回答基本是肯定的。滥用传承人身份,是目前手工艺从业者的一种倾向。
  用联合国的说法,评选“非遗”是为了保护,潜台词是说它处于弱势,有濒危的风险。但在我们这个重视饮食文化的国度,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餐饮项目,基本没啥传承风险可言。
  这些不足,正契合了中国政法大学世界遗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刘红婴的一个判断———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跟进的态度很积极,不过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原因是对评选“非遗”的标准、数量把握不甚准确。在泉城济南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表示,目前非遗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探索有效保护非遗项目的方式方法。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正式审议。
  目前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作品销售渠道狭窄,传承后继乏人的现象较为普遍。虽然在很多地方非遗旅游才刚刚起步,但传承人大都对以旅游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增加自身收入持欢迎态度。






 
关键词: 物质 遗产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